青春期女孩的自我意識差,她的夢想和誌向的確立,需要父母給予積極的引導和幫助。
傾聽女孩的夢想時,父母應該適時地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她追夢,她會產生強勁的內驅力,麵對各種困難也會主動想辦法去克服。
另外,在女孩追夢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多加關注與指引。比如,給她的圓夢計劃提供建議和支持等。
讓女孩適當炫耀一下,分享她的樂事
青春期是女孩從心理混沌到形成個性特征的分化期。此時的女孩已經接受了自身的新變化,比如,個頭高了、聲音變了等。因此,她們就要重新給自己定位,尋找自身的新特點。她們會有意無意地和父母炫耀自己的“成就”,比如“媽,我的一篇文章上報紙了,那報紙很有名,好多人都看”,“我們學校昨天舉辦藝術節,我們班的小品獲得了優秀節目獎,我可是這個小品的編劇和導演”等。
其實,青春期女孩向父母炫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她不想被忽視。在她看來,唯有這樣,才能被父母關注。於是,你看她好像心無旁騖地滔滔不絕,其實她正暗暗觀察父母的神情,一旦發現父母對自己所說的感興趣,她就更起勁了。
另外,青春期女孩害怕被忽視的背後也體現了對自我形象的不確定性。青春期女孩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和優勢是否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因此,她誇耀自己其實就是為了“投石問路”,看看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究竟是肯定還是否定,以便及時調整自身行為。因此,在女孩講自己的得意之事時,父母不要打斷、製止她,要用心聆聽,分享她的樂事。
晚上,秦剛和妻子剛剛進門,女兒曉曉就從沙發上跳起來,興奮地說:“爸,媽,你們怎麼才回來?”秦剛說:“怎麼了?你看起來心情不錯,遇到什麼高興事了?”“嘿嘿,你們坐下,聽我說。”
原來,曉曉在電視上學了一個“疊杯子”的遊戲,用12個一次性杯子,疊放成不同的形狀,最後再回到開始擺放的樣子。要求有一定的順序,還要求速度要快。曉曉看了一遍就學會了,而且還進行了創新,用15個、18個分別去做,做得也很好。她還得出個結論:所用的杯子應該是3的倍數才行,花樣可以自己設置。
聽了女兒的話,秦剛趕緊說道:“曉曉這麼聰敏啊,那你趕快給我們表演一下。”曉曉的表現欲一下子上來了。她又是表演,又是講解,非常認真。秦剛不時地做出驚奇狀,曉曉就更加賣力地表演、詳細地講解。
晚上,妻子埋怨秦剛:“你怎麼能這麼教育女兒,她分明是在炫耀,你還鼓勵她。以後,她還不養成驕傲自滿的毛病?”秦剛笑笑,說道:“女兒現在是在青春期,有很強的表現欲。如果我們不給她機會,讓她說說自己得意的事情,她就會覺得我們不重視她,自信心也會越來越少,很可能得自閉症。”妻子聽了,表示讚同。
其實,青春期女孩很想炫耀一下自己,可慢慢長大的她有時又會不好意思。這就需要父母給女孩一個台階,看似無意地把女孩引領到那個展示她的舞台,讓她好好地“炫耀”一下自己,展示自己的成就,建立自信心。
父母要關注女孩的“成就”,不要認為女孩的某些成功是小打小鬧,不值一提,要給她“炫耀”自己的機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重要的。但是,父母要注意一點,在給女孩機會的同時,不要讓她養成自我誇耀、愛吹牛的毛病。
自我誇耀、愛吹牛是一種不謙虛的表現。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對5000名青少年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53%的孩子認為,喜歡自我誇耀、愛吹牛的人最不受歡迎。
父母應正確引導青春期女孩的炫耀。比如,當女孩獨立組裝了一台電腦,她對你炫耀自己的成績時,你可以說:“幹得真棒!”先讓女孩獲得認可。然後,再給她分配點不熟悉的“任務”。這樣,女孩就能明白,自己既有優勢又有劣勢。
傾聽女孩的委屈
傾聽,不是要父母一本正經地教育女孩“你應該怎麼做”、“你不應該做什麼”。而是讓父母作為有耐心、善解人意的聽眾,去撫慰青春期女孩受委屈的心靈。
昨天,女孩回來跟爸媽告狀:“某某把我桌布弄髒了。”今天,女孩又說:“某某罵我。”明天,女孩可能會說:“某某撕壞了我的作業本。”女孩不厭其煩地跟父母“告狀”時,她不一定是要父母替她討回公道。但是,她需要父母理解她的委屈,認同她的感受。作為家長,要能夠體會女孩的這種心情,學會傾聽。
當女孩告訴父母“某某欺負我”,父母隻需要傾聽她的委屈,引導她抒發不良情緒。讓她知道父母很支持、關心她。還要適時地幫女孩排解困惑,對她受的委屈,父母要盡量給予解釋。這樣,委屈、怨恨等不良情緒就不會在女孩心中越積越多,女孩才會願意和父母講話。
張娜曾經給朋友講過她小時候經曆的一件事情。一天,她和姑媽家的表姐在房間裏玩。本來玩得好好的,但是因為搶著玩電腦遊戲,兩個人打了起來。她被表姐推到地上,電腦也給搶走了,她忍不住大哭起來。
張娜的母親聽見哭聲後,趕緊進來了,她很溫和地問張娜:“先不要哭,告訴我是怎麼回事呀?”張娜邊哭邊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母親耐心地聽她講完,然後替她擦幹眼淚,說:“姐妹倆應該互相謙讓,而且,表姐是客人,你讓她先玩一會兒,然後你再玩。”沒過多久,表姐就把電腦讓給了她,兩個人又有說有笑地玩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