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細心聽要求,認真對待女孩提出的問題(3)(1 / 2)

青春期女孩向父母敞開心扉,說出需求,說出建議,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她才能最終說出光明的未來,說出燦爛的明天。那麼,父母應該怎樣鼓勵青春期主動說出內心的要求和想法呢?

1.給女孩一些選擇的機會

在聽話的女孩身邊,往往有個細心、周到、能幹且具有絕對權威的家長,他為女孩計劃好了一切,卻忘記了詢問女孩的意見。父母應該多聽聽女孩的意見,多給女孩一些選擇的權利。比如,家長可以問問女孩“今天咱們市區遊樂場呢還是去植物園”,“明天奶奶過生日,咱們送給奶奶什麼生日禮物”。父母要記住,一旦你把選擇的權利給了女孩,就要接受女孩的要求。

2.對孩子的談話內容表示濃厚的興趣

父母要想讓女孩把內心的要求和想法說出來,就要對她的談話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女孩在和父母講話時,父母的麵部表情、身體姿勢都會對女孩談話的興趣產生影響。父母可以靠近女孩,與女孩的表情“共振”。也可以一邊聽女孩講話,一邊深深地點頭說:“是嗎?”表示關注,表示“你說的我都明白了”的意思。女孩一旦認為自己講的要求被父母接受了,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會樂於向父母傾訴。

3.不要急於判斷女孩的要求

一些父母與青春期女孩溝通不良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過於主觀,沒有靜下心來去傾聽女孩的真實想法。父母要親切、平和、耐心地傾聽女孩的內心需求,不要急於判斷,那麼,父母就能聽到女孩最善良、最純真、最清澈的心語。

延遲滿足,不要立刻答應女孩的要求

生活中,很多青春期女孩不缺吃的、不少玩的。可是,當見到自己沒有的或想要的東西就得立刻拿到手、吃到嘴,脾氣一個比一個急,要求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地往外冒。而父母日漸鼓起來的腰包,快節奏的、近似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他們的性子,也“唆使”他們無條件地滿足家中獨生女的要求。麵對父母的有求必應,女孩的頭腦中會逐漸形成這樣一個思維定式:我要什麼馬上就能有什麼。女孩欲望的溝壑會越來越深、越來越寬。

某網站曾做過一個題為《你家孩子是否有要求就必須馬上滿足,否則就大發脾氣?》的調查。此帖一出現,立刻受到了很多家長的熱捧。不到半天時間,此帖就成為頭條。網站負責人仔細了翻閱回帖,發現很多父母在麵對孩子哭鬧時,常以“即時滿足”孩子的願望而告終。殊不知,如此做法,對孩子的成長其實是一劑“毒藥”,最終導致不良後果。

教育專家指出,現在不少家庭,尤其是“四二一”結構的家庭,幾乎對孩子予取予求。時間一長,孩子便沒了耐性和自我控製力,一旦要求不能立馬滿足,便又哭又鬧,讓家長無所適從,最後隻能束手就擒。父母叫苦連天,卻苦於沒有對策。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延遲滿足。

延時滿足,即延長時間來滿足願望、需求等。如今,家長對孩子欲望的滿足大致可以分為5種:延時滿足、適當不滿足、超前滿足、即時滿足、超量滿足。教育專家提倡,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延時滿足”和“適當不滿足”的情況。經常處於“即時滿足”的女孩,容易性格急躁,且因為所有的東西都能輕而易舉地得到而不會珍惜,無法感受到幸福。長此以往,還會讓她覺得唯我獨尊,不懂得尊重他人。而能夠堅持等待的孩子,在成人後更容易獲得成功和幸福。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校園裏,其中一個班的8個學生,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很大的空房裏。隨後,一個心理學家走了進來。

他一臉和藹地來到孩子們中間,給每個人都發了一粒包裝十分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這糖果屬於你,你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誰能堅持等我回來以後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作為獎勵。說完,他和老師一起轉身離開了這裏。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顆糖果對孩子們的誘惑也越來越大,幾乎不可抗拒。有一個孩子剝掉了精美的糖紙,把糖放進嘴裏並發出“嘖嘖”的聲音。受他的影響,有幾個孩子忍不住了,紛紛剝開了精美的糖紙。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計地控製著自己,一直等到40分鍾後,心理學家回來了,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獎勵。

後來,心理學家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學生平均高出20分。參加工作後,他們從來不在困難麵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從某種意義上說,延遲滿足是一種自控能力或未來定向能力,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結果。青春期是女孩自我意識變化迅速的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父母要營造一種氛圍,讓女孩在自主、主動的行動中獲得心理和物質的滿足。同時,父母要給予女孩一定的引導和約束,特別是要在一些情境中推遲其需要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