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總是對女孩即時滿足,就無法培養其對他人的體諒、對事物的忍耐及寬容。一旦女孩長大,這些從小養成的壞習慣可能會讓她在麵對社會時顯得格格不入,甚至難以適應。麵對女孩的要求甚至哭鬧,家長應該堅定自己的立場,不能為了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恢複情緒而縱容妥協(除了涉及生理需要的一些緊急事件外),一般可以找個理由,等上一段時間再滿足她。父母不要小看了這種“延時訓練”,它對磨煉女孩的耐性、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人際關係和適應能力至關重要。
習慣了在期待中獲得滿足的女孩,能學會主動控製自己的情緒,不會為自己的要求被拒絕或暫時被拒絕而“大動幹戈”。將來,她也能抵擋得住眼前小利的誘惑,權衡怎樣做能使自己獲得更大的好處,並能有意識地調節和支配自己。
另外,父母要明白,女孩的要求得到滿足的快樂程度,與等待實現的心理過程是成正比的。夢寐以求而終於得到時的喜悅,和想要的馬上就得到時的喜悅,是有天壤之別的。比如給女孩買衣服,當她想要棉布裙、蕾絲襯衣時,父母立即答應,女孩獲得滿足的程度就會降低,也不會產生視如珍寶的惜物之情。同時,也難以培養女孩“忍耐”這種十分重要的素質。
在我們周圍,常有女孩沉溺於上網聊天而不能自拔。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這些女孩大都在被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各種需求都能得到及時滿足,從而沒有形成良好的自我控製力。這種不能克製自己想立刻得到的衝動,即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差的女孩不但忍耐能力很差,而且在性格上也存在著像任性、自私等問題。因此,父母不能忽視延遲滿足在青春期女孩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父母要想讓女孩習慣並平靜地接受延遲滿足,離不開表揚和獎勵,因為孩子控製自己的情緒時非常痛苦。當孩子努力按照成人的要求“刷新”了自己以往的紀錄,父母一定要肯定孩子,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小獎勵,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是值得的,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支撐。
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從易控製的事做起。時間一長,女孩就會把它內化為自身的一種素質和能力。但父母要注意一點,雖然延時滿足很重要,但並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采取延時滿足政策。父母要認真傾聽青春期女孩提出的要求,加以判斷,決定哪個能馬上滿足,哪個需要等待,哪個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時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認真對待女孩提出的問題
女孩進入青春期後,思維活動愈加活躍。在女孩眼裏,周圍環境的許多事物都很神秘、奇怪和新鮮。對任何事物,她都想知道其奧秘。很多時候,她沒有途徑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便將希望寄托在“無所不知”、“萬能”的父母身上,會向父母提出一個個問題。
沒完沒了的問題,正是青春期女孩智慧的火花,好奇心推動著女孩的求知欲和智力發展。因此,父母應珍惜女孩的好奇心,認真對待女孩提出的每一個問題。
但是,有的父母不明白這個道理,嫌孩子糾纏不休。他們不負責任地對待女孩提出的問題,或嘲笑,不正麵回答;或斥責女孩:“煩死了,走開!”久而久之,女孩的好奇心得不到滿足,求知欲就會逐漸減弱,對周圍事物漫不經心,反應也逐漸遲鈍,致使智力發展受到阻礙。
有的女孩天性敏感、內心脆弱,好不容易有了興趣向父母提問題,卻碰了一鼻子灰,他的心裏會非常難受。而且,她很可能在潛意識中害怕再次受到傷害,而再也不問父母問題,甚至疏遠父母。這樣的次數多了,父母與女孩的關係會不斷淡化,交流與溝通的和諧關係被破壞。長久下去,女孩的心隻會離父母越來越遠,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和父母講。
趙女士的女兒活潑可愛,特別是那雙機靈的大眼睛,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好奇,腦袋裏裝滿稀奇古怪的問題,進入青春期後,她的問題有增無減。對此,趙女士有點左右為難,有些問題好回答,有些問題說深了,就又會引出一大堆新的問題,說淺了又覺得對孩子造成誤導。特別是無暇回答時,是煩不勝煩。
一天,趙女士帶女兒去逛商場,經過賣內衣的櫃台時,女兒的問題又來了。她指著那些型號款式不一的內衣問趙女士:“媽,這是什麼?”“這是衣服。”“為什麼這麼小呢?”“這樣才漂亮啊!”“為什麼我沒有這樣的衣服呢?”“因為你剛進入青春期,胸部還沒發育好。等再過一段時間,你就可以穿了。”盡管有些尷尬,趙女士還是很有耐心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