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實地回答女孩的疑問,也會讓她對父母產生信任感,願意與父母交流,使親子關係更加親密。那麼,具體來說,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1.別用幼稚的答案哄騙女孩
青春期女孩向父母提出的疑問,是她在做了多種想象、擁有多種答案以後提出來的。她覺得自己的想象和答案似乎不能“準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才向父母求教。如果這時候,父母還用與幼兒類似的水平去回答女孩的問題,比如,“下雨是織女流下來的眼淚”,那隻是在女孩並不缺少的想象中增加了一種,對女孩的成長毫無益處。而且,女孩會很快意識到這是父母的搪塞之詞。她就會認為從父母那裏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也許會從此不再和父母交流。
2.不要避諱女孩的問題
青春期女孩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未知,她所提出的問題總是五花八門。有些問題會令父母感覺尷尬,尤其是涉及到性方麵。許多父母都忌諱回答女孩,或者不知道該怎樣恰當地回答,總是模棱兩可,甚至幹脆欺騙。家長的這種行為會讓女孩產生不信任感,下次再有類似的問題時,她總會不自然地想:這次父母不會又騙我吧?其實,青春期女孩對事物的了解一般隻需要一個雛形,父母隻需要用適合她年齡的詞語,做出回答就可以了。或者引導女孩自己去看書,從書中尋找答案。
張莎剛剛進入青春期,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尤其是性問題。有一次,媽媽的一個朋友對張莎說:“你是你媽從外麵抱回來的。”張莎回來後就問媽媽:“我是從哪裏抱回來的?”媽媽聽後一愣,弄清楚是朋友在跟自己的女兒開玩笑後,媽媽對張莎說:“你不是抱回來的,你同其他孩子一樣,都是父母的親生孩子。”“親生孩子……”張莎嘴裏嘟囔著,想了一會兒,她繼續問媽媽說:“那我是怎麼生的呢?”對於這個問題,媽媽覺得比較尷尬,也不好回答,但她想,女兒有可能會一直追問下去。於是,她告訴張莎:“你不是喜歡看書嗎?我給你找一些能夠幫你找到答案的書,等你把書看完了,自然就明白了。”張莎很高興。媽媽就給她找來了一些有關生理方麵的書讓她慢慢看。
3.不敷衍女孩提出的疑問
對於女孩提出的疑問,父母切忌采取搪塞的辦法。否則,如果孩子相信了父母給自己的錯誤答案,會對世界產生錯誤的認識。另外,有的父母隨口糊弄孩子,卻被孩子問得不能自圓其說,這不僅影響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還會使孩子對提問產生消極的認識,打擊孩子的求知欲。
翠翠對天文很感興趣,她喜歡看月亮,因為她覺得月亮在她走路的時候會跟著她一起走。
一天晚上,爸爸去鋼琴老師家接翠翠。在回家的路上,翠翠又看著月亮跟著自己走時,就問爸爸:“爸,月亮為什麼會跟著我走呢?為什麼月亮有時候圓,有時候卻不圓呢?為什麼我有時候看不見月亮呢?”爸爸不想跟女兒詳細解釋這些問題,他覺得很浪費時間,而且女兒也不一定明白。於是,他搪塞女兒說:“因為月亮喜歡你才跟著你一起走;你懂事的時候月亮就會圓,不懂事時月亮就會缺少一塊;如果你淘氣了,月亮就不願意出來見你。”
翠翠想了一會兒,又問爸爸:“爸,是不是當我犯了錯誤,被老師訓斥的時候,也看不見月亮?”爸爸不假思索地答道:“是的。”翠翠立刻反駁說:“爸,你撒謊。今天,我彈鋼琴時彈錯了幾個音符,老師就批評我了,那為什麼我還能看見月亮呢?”爸爸沒有想到女兒會這樣問,立刻語塞了。
3.不要不懂裝懂
當青春期女孩的問題已經超出了父母的知識和經驗時,父母千萬不要因為麵子而回避,或不懂裝懂,更不要以否定孩子的方式來掩飾自己的無知。而應大大方方地說:“對不起,我也不知道。”這種認真的回答,不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無能,反倒是誠實的表現。
一位母親說:“有時候,我也會害怕,女兒會不會問出我回答不上來的問題,並且也遇到了。但是,我不會給她一個虛假的答案。我硬著頭皮對女兒說,我也不知道。結果,第二天,她就會樂嗬嗬地來到我麵前,告訴我問題的答案。她的臉上洋溢的是陽光,是自豪感。原來,偶爾的‘丟臉’,也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