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的一篇習作在縣裏獲了獎,我很高興。放了學,我飛快地拿著獲獎證書跑到了正在田裏勞作的媽媽身邊,興奮地向她講述著我的傑作。媽媽也欣喜地接過獲獎證書,左看看右瞧瞧,就像是我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那般高興。看了一陣,她才轉過身來對我說:“紅兒啊,取得一點成績可千萬不能驕傲,不然要落後的,一定要再多多加油呀!”說著把獲獎證書遞還了給我,憐愛地摸著我頭。我仰視著媽媽,又看到了她的眼睛,看到了那興奮後麵的讚許,還有那更多更多的期待。
媽媽的眼神,是我永不止步的、不斷攀登的一座高山。
青春期女孩的心靈是脆弱的,她常常有很多心事向父母傾訴,很多時候,父母不需要跟她講述太過深奧的人生大道理。隻要用充滿鼓舞的眼神看著她,就能幫她找回自信,她就像有了動力一樣,會堅定地勇往直前。正如著名作家周國平所說:“父母的眼神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打個不太確切的比方,即使是小動物,生長在昏暗的燈光下或明朗的陽光下,也會造就截然不同的品性。對孩子來說,父母的眼神是最經常籠罩他們的一種光線,他們往往是借之感受世界的明暗和自己生命的強弱的。”
親切、和藹、信任、期待、讚許、責備,有時一個眼神真的比一篇長篇大論更能讓青春期女孩接受。家長要學會用眼神溫暖女孩的心靈,表達對女孩的關切。讓女孩感覺到父母在與她一起分享心事,不僅願意聽她訴說,還能在心靈上與她溝通,給她支持與鼓勵。
用微笑撥動女孩的心弦
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就是微笑。在教育中,微笑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一個教育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兩組,給每組學生配備一個老師。一組的學生每天和一個喜歡微笑的老師在一起,另一組的學生每天和一個喜歡板著臉的老師在一起。一個月後,教育學家讓這兩組孩子每人畫一幅畫。和愛笑老師在一起的學生,他們的畫內容是積極向上的,顏色特別鮮明,而且特別生動;和板著臉的老師在一起的學生,他們的畫內容明顯不生動,整張畫看起來很呆板,顏色使用也不是很豐富。
沒有孩子會喜歡看到一張冰冷的臉,也沒有孩子希望自己的微笑換來的是父母的木訥。女孩的心思細膩,她很會觀察父母的表情。她能從父母的表情中推測父母的內心想法。她總會在父母高興的時候與父母交流想法,說說心裏話。一旦父母板著臉,盡管女孩有話要對父母說,但她仍然會默默回到自己的房間。
父母要擺脫冷麵孔教育。當青春期女孩發生行為錯誤、性格偏執等情況時,父母對她進行嚴肅的批評,這時,家長的“冷麵孔”是必要的。這種做法產生的威懾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效應。但是,冷麵教育不可濫用,更不可讓“冷麵孔”成為習慣。如果父母經常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樣子,而從不輕易給孩子笑臉時間一長,女孩就會養成孤僻、內向的性格,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有一個這樣的例子。有一位父親對他的女兒要求很高,從來不給女兒好臉色。即使女兒取得了好成績,也得不到父親的微笑和鼓勵,似乎怎麼做都不能令父親滿意。這讓女兒懷有一種負罪感,她總覺得自己對不起父親,總覺得自己不行,於是便產生極度的自卑、自責的心理,認為自己永遠達不到父親的要求。這種情緒一直伴隨她到大學,使她逐漸形成一種偏執的性格。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上,她都有一種挫折感,有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想輕生。
教育專家認為,父母經常對孩子板著臉,會導致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進而導致親子關係時常處於緊張、矛盾中。所以,父母要經常運用微笑這個天然的潤滑劑,用微笑多欣賞孩子,以消除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以便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
前段時間,周潔發覺女兒的話變少了,即使偶爾說話,聲音也很輕。正當周潔困惑不解時,女兒的一篇作文深深地打動了她的心,那是一篇《某某,我想對您說》的命題作文,是她在打掃女兒房間時發現的。
女兒在作文中寫道:“自從我上了中學以後,媽媽就不像以前那麼和藹可親了。比如,她讓我背課文時,特別嚴肅,我特別緊張,背熟的文章都會忘。每當這時,她就會搖搖頭,眉宇間充滿了失望。現在,我一背課文,腦袋裏就會浮現媽媽那張嚴肅的臉,就什麼也背不下去……以前,媽媽不是這樣的,她總是對我微笑……媽媽,您笑起來很好看,我最喜歡看您笑的樣子了,可是您太吝嗇了……媽媽,笑一笑吧,我有很多話想跟您說……”看著女兒的一句句肺腑之言,周潔的心跳逐漸加快,她的臉上熱得滾燙,手心卻冒著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