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讓孩子勇於表現自己(1 / 2)

教子心經

孩子有善於表現自我才能的天性,特別是在有外人的時候,更是樂於表現自己的拿手好戲。當孩子在盡情地自我表現時,有時會惹得家長心煩,於是就會對孩子加以指責並阻止。這是養育孩子的大忌。鼓勵孩子勇於表現自己,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與交際能力,從而獲得更多的成功的機會。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都有各自潛在的天賦與才能,如果不及早地發現,自覺地加以培養、發展,就可能被埋沒,有時連他本人都不知道。因此,做家長的要創造條件,讓孩子有機會去從事多方麵的活動,使他們的各種天賦和才能得以充分地表現,取得優異的成績,從而自己發現、認識自己,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有的孩子往往會做一些看來十分莽撞、荒唐的事情,這與其說是為了在別人麵前顯示自己,不如說是為了在自己麵前肯定自己。“我連這樣的事都不敢去做,豈不成了個膽小鬼”。這是出於孩子檢驗自己是否具備勇敢、堅強品質的心理需要,也是現今孩子囿於生活範圍狹小,難以在正常的環境和廣泛的活動中檢驗自己的結果。對此家長要給予理解,並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肯定自身的價值,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心。

1.擴大交際和接觸麵

一般來說,怯於表現的孩子麵對眾多目光隻是覺得不安,並非討厭讚美和掌聲,您隻要看看他們投向同伴的目光就知道了。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擴大孩子的接觸麵,讓孩子經常麵對陌生的人與環境,逐漸減輕不安心理。閑暇時,帶孩子和鄰居聊上幾句,幫孩子與同齡朋友一起玩耍,建立友誼;購物時甚至可以讓孩子幫忙付錢;經常到同事、親戚家串門;節假日,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旅遊,讓孩子置身於川流不息的遊客潮中……隨著見識的增長,孩子麵對別人的目光時,便會多幾分坦然。

2.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廣泛的閱讀興趣,使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特別喜愛的書,建立起自己的小書架。要引導孩子利用課餘時間讀報刊雜誌,欣賞古今文學藝術名著和電影、戲劇、音樂、歌舞,學唱各種優秀歌曲。要知道,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是導師、摯友和親人,它會充實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性情,磨煉人的意誌,洗滌人的心靈。苦悶時,它會給人以慰藉;孤獨時,它會給人以友誼;消沉時,它會激勵人奮進;驕傲時,它會提醒人謹慎。如果孩子有了這一切,建立起了自己豐富的精神儲備,培養起了廣泛的閱讀興趣和高度的藝術鑒賞水平,那麼,孩子就有了金剛之軀,低級、庸俗、邪惡的東西就再也無法近身。

3.對特長加以鼓勵

孩子怯於表現的原因還可能是缺乏自信,擔心無法獲得讚賞。因此,找出孩子的特長並由此樹立信心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通過唱歌、跳舞、數數、背誦古詩、講故事、畫畫、模仿等形式挖掘和培養孩子在這方麵的能力,先創造機會讓他在家人麵前展示,加以熱情鼓勵,樹立信心。當孩子為得到讚賞興奮不已時,家長可以趁機說:“寶寶唱得這麼好,小朋友們肯定喜歡聽!”“鄰居還以為我們家有一隻百靈鳥呢,下次唱給大家聽吧!”即使孩子一時還不能痛快地接受提議也不要緊,至少心裏會很自信。

4.創造機會嚐試表演

有了家長的肯定,如果再加上外人廣泛的認可,孩子的自信心會得到強化。帶孩子走出小家,鼓勵他迎著外人的目光勇敢地展示自己,這個過程可能較長,孩子的表現也會有反複,家長應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妨先從孩子較為熟悉的環境入手,親友聚會是個不錯的選擇,麵對熟識的人孩子會比較放鬆。比如家長可以看準時機,輕聲對孩子說:“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如果為外婆唱首歌,她一定特別高興。”甚至可以來點兒物質刺激:“如果今天寶寶為大家唱一首歌,商店裏的毛毛熊也一定願意到我們家來跟你學唱歌。”要注意的是,此時家長的聲音一定要小,不一定非得當眾大聲宣布,要給孩子留有餘地,眾人期盼的目光或是善意的笑聲都有可能加重孩子的排斥心理。如果孩子還是拒絕,家長不要再施加壓力,給孩子個台階下:“是不是今天沒有準備好呀?那下次準備好時再唱吧。”同時,為了減輕孩子的負麵情緒,還可以給他一個微笑或擁抱,或找出別的理由對孩子進行肯定:“今天來的小朋友中,你表現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