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我們再來說說孩子不願意起床的問題。
孩子早上賴床的習慣,其實多數是和父母的教養方式息息相關的。不少父母都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自己早上明明不需要趕早班,卻甘心幾年如一日地在六點以前起床,為孩子做好早飯,又生怕孩子遲到,不惜空出很大一部分時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叫孩子起床,從柔聲細語到義正詞嚴再到焦急責罵,直到最後的掀被子,險些動用武力,孩子才哈欠連天地從床上起來。弄得每天早上就像打仗一樣,父母累得筋疲力盡不說,孩子反而養成了嚴重依賴、缺乏責任心的壞毛病。
其實,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孩子並非總是“睡不醒”。在星期天全家一同郊遊的日子,孩子就可能成為那個早上第一個自覺起床的人。而且,我們一直擔心的“上學遲到”,發生的幾率也並不很大,因為孩子總會在家長的嘮叨聲中,於剛好可以確保不遲到的那個時間起床。而他們之所以賴床,就是他們有信心確保父母是不會置自己於不顧,讓自己遲到的。既然爸爸媽媽這個“老鬧鍾”會留出那麼一大段讓自己起床的時間,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放心大膽地睡吧!
所以,要讓孩子改掉賴床的毛病,首先需要父母這個“人力牌鬧鍾”自動退休,讓孩子自己學會使用鬧鍾。孩子剛剛入學,你可以送他一件禮物:一個可愛的、會叫的小鬧鍾,並告訴他:“以後你要跟小鬧鍾交朋友。每天早晨它一叫你,你就一定要起床,再困也得起來。媽媽爸爸不再叫你,上學遲到的話,由你自己負責。”這樣堅持三五天,孩子的生物鍾調整過來了,到時小鬧鍾一響,他會自己起床的。父母可以和孩子討論合理利用時間的意義,以及如何學會有效地掌控時間,讓孩子明白他自己才是時間的主人。下一步,就是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理控製時間,那麼不妨就從自己起床這件事開始吧。父母可以把規定“何時起床”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自己製定,讓他真的開始體會到自己控製時間的自豪感。當然,在這之中,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建議,但不要強迫孩子執行。而且,在製訂起床時間時,把鬧鍾時間定在非起床不可的那個鍾點,使孩子不給自己留出賴床和拖拉的功夫,會促使他改掉磨蹭的壞習慣,讓孩子的惰性無法得到發揚。
另外,總有父母會擔心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怎麼辦”“這樣會不會耽誤事情,或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當然,並不排除會有遲到的情況發生,但這也正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要為他們自己的事情負責任的好機會。我們可以事先和孩子溝通,打好招呼:“你既然有了自己起床的能力,明天開始我就不叫你起床了。”甚至可以用“早上有事,提前出門”的方法,讓孩子在遲到的時候隻能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而養成按時起床的習慣。
教子小故事
自己睡覺的阿龍
獨睡好處多,可減少與成人同睡時呼吸道疾病感染;對易驚醒的孩子,還可以避免成人翻身受到的幹擾;孩子成養成獨睡的習慣,睡眠也會好些。
如何讓孩子樂意分房睡覺呢?
阿龍4歲半的時候,已經長到快1米了。他睡的小床就1米長,翻身的時候已經很別扭了。一天媽媽下班回來,他和姥姥一起告訴媽媽,阿龍的腳受傷了。媽媽一看,孩子腳背上青了一小塊。媽媽立刻意識到孩子換床睡覺的機會到來了。
在這以前,媽媽已經在阿龍將來要自己睡的小屋安置了一張大兒童床,擺放了阿龍的衣櫃、玩具等。於是媽媽帶著阿龍布置他的小屋。媽媽帶阿龍一起購買了一個藍色的小星星壁燈、一個可以升降的兒童工作台,找出家裏一個漂亮的台燈,然後一起安裝,還讓阿龍選了一個有小狗的掛毯。因為阿龍總擔心自己睡在一個房間,如果壞人來了怎麼辦,媽媽就說:“讓小狗給你站崗,保護你。”在讓阿龍自己睡之前,媽媽還做了其他一些準備工作,比如教阿龍如何翻身,這樣孩子就不會翻下床,被子也不會纏在身上不舒服。教阿龍自己蓋被子,一定要蓋住肚子。告訴阿龍肚子最怕涼。
為了讓阿龍理解東西南北的概念,媽媽把家裏的房間起名為東屋、西屋,阿龍睡的房間正好是西屋。因為準備工作充分,阿龍非常順利地搬進了西屋,讓爸爸、姥姥、姥爺大為驚訝,並連聲稱讚。這也極大地鼓勵了阿龍。但是阿龍已經習慣了他的小床緊挨著媽媽的大床、身邊有大人的情形。自己睡一個房間,夜裏醒的時候看不到大人,就總是叫媽媽過去。頭一個星期,做媽媽的媽媽真的是很辛苦,一個晚上要起來很多次。
沒多久,碰巧阿龍生病了,夜裏發燒,為了便於照顧阿龍,媽媽就讓阿龍睡到了她的大床上。但是事後媽媽告訴阿龍,媽媽是因為要照顧他,才讓他睡到大床的。病好以後,又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阿龍說:“媽媽,我想小星星了,我要睡西屋。”媽媽立刻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