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寬容體現了一個人的素養與氣度,表現了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教孩子學會善待他人的短處,這樣孩子才可以與他人和睦相處;教孩子學會寬容對待他人的長處,可以使孩子不妒忌,從而不斷地取得進步。在價值觀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培養孩子學會寬容,以寬廣的心胸、豁達的心態笑對人生風風雨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
寬容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品質,它主要表現為對別人過錯的原諒。這種品質對於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發展,以及孩子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富有寬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溫和,惹人喜愛,受人擁護,而缺乏寬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誕,易走極端,不易為人親近,因而人際關係往往不好。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有些父母時常對自己的孩子灌輸“不能吃一點虧”的思想。他們在送孩子上幼兒園前,叮囑孩子最多的是,不能被人欺侮,誰打你一下,你一定還他一下。有的家長見自己的孩子“吃了虧”,甚至全然不顧當叔叔阿姨的尊嚴和良知,竟對“肇事”的孩子老拳相加,以大欺小貽笑大方。倘若雙方家長都有“護犢子”症,那又會引出更加不良的後果。
在某公園裏,兩個孩子為爭騎一匹石馬相持不下,各不相讓。這使得雙方父母大動肝火,由相互指責、怒斥,發展到兩家六口的“短兵相接”,直到保安出現,才製止了這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打鬥。至於嗎?不騎那個石馬又能怎樣?再說以後機會還多得是。而雙方父母見孩子發生爭執,非但不好言勸開,反而也加入“戰鬥”的行列。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試問,他們的行為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留下什麼樣的烙印呢?愛孩子就要為孩子的長遠打算。父母的這種行為不僅會導致孩子不能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將來人際關係的處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夫妻關係。因此,教會孩子學會寬容,不光是為了孩子的今天,更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幸福。
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或有損於自己的事情,不要耿耿於懷,不要過分計較在意,能夠笑一笑過去,就笑一笑過去。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做人的風度和境界。寬容能使人性情和藹,能使心靈有回旋的餘地,能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寬容的人,時時處處都會受到人們的擁戴,因此他們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充分實現自己的潛能。
一位幼兒園阿姨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剛來幼兒園的時候,有一天,我帶著小朋友去學校體育館玩,由於孩子特別多,我一時疏忽,在遊玩結束後,少算了一個,將一個小孩留在了網球場。
等我發現人數不對時,就趕快跑回來,將那個孩子帶回來。那個孩子因為一個人在網球場,受到了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不久,小孩的媽媽(一個年輕教授)來了,看到了自己哭得可憐兮兮的孩子。
當時我特別害怕,生怕這個媽媽會痛罵我一頓,然後直接向幼兒園領導提出抗議,最後很生氣地將小孩帶走,轉到別的幼兒園。出乎我意料的是,這個媽媽並沒有這樣做!
她蹲下來,安慰自己的小孩,並且很理性的告訴他:“已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她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一親那個姐姐的臉蛋,安慰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