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讓孩子敢於去拒絕別人(1 / 2)

教子心經

孩子有時會因為害怕別人不跟他玩而不敢拒絕,這是人際關係依賴症的表現。家長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讓他學會獨處,學會自主,學會自己跟自己玩兒,使他單獨活動的時候,也能覺得自己充實,而不是總跟著別人跑。克服了人際關係依賴性,孩子有了獨立性,說“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對成年人來說,拒絕別人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何況孩子。但是,有些事情卻是必須說“不”的,身為父母,應該早早教會孩子怎樣拒絕別人。父母要告訴孩子哪些事情要拒絕,比如,違背原則的事情;自己不願幹且無意義的事情;僅僅為了維護友情,對自己有害的事情。不要擔心這樣做會得罪人,真正的朋友會因此更尊重和喜歡你。告訴孩子,違背做人原則的事情堅決不做,不用擔心別人說你不給“麵子”。朋友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而不是一方完全放棄自己的追求,一味去迎合另一方的好惡。所以,學會拒絕,不僅重要,而且必要,它幫助你鑒別真正的朋友,保持友誼的本色,維持社交圈子的純潔性。當然,教孩子拒絕的態度要溫和而堅決,既不生硬,又不給對方企圖說服你的幻想。可以很耐心地告訴他們:“對不起,我有作業,不能去。”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融洽、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滋潤生命健康成長,可以引導個人潛能的發展,可以幫助人擁有美好生活。相反,對抗、惡劣的人際關係會戕害生命,壓製個人潛能的發展,令人痛苦不堪,境遇不順。所以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教育孩子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刻不容緩。

媽媽白荷一直教育兒子要樂於助人,學會和朋友分享。讀一年級的兒子便常常主動幫助同學,交了不少朋友。每到假日,總會有小朋友來家找兒子玩。

暑假裏,兒子的同學林林成了家中常客,經常和兒子兩人一起玩到晚飯時間。兒子的暑假安排是早上先讀課外書,後做作業,林林來時正是他開始做作業的時間。為了招待朋友,兒子會扔下手中的作業,直到天黑林林離去,才急急忙忙再做。白荷責怪兒子作業完成得潦草,他卻振振有詞地說:“林林到家裏來,我總不能不理他吧,哪有時間做作業啊。”那樣子滿腹委屈,還頗有些舍己為人的豪情。

很多孩子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由於不懂得拒絕別人,有時候反而耽誤了自己的事情。白荷告訴兒子,當別人需要我們的時候,無視別人的求助,視為自私;但無原則的慷慨,視為過度;適當的拒絕,才是最好的交往藝術。

孩子不會不敢拒絕別人有多方麵的原因,父母要分析原因,從各個方麵培養孩子。對膽小的孩子,可以讓他先學會拒絕家長,拒絕熟人,然後拒絕一些比較好說話的小夥伴,重複多次,孩子的膽子就越來越大了。而婉言謝絕的技巧,家長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境,具體教孩子話怎麼說。比如,如果有小朋友要借畫筆,可以這樣說:我馬上就要用呢!或者媽媽不讓我隨便把東西借給別人。

那麼,在生活和學習中,怎樣教孩子學會拒絕別人呢?

首先,父母要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這是教孩子學會拒絕的前提。家長要明白家庭成員不論年歲大小均是一個個獨立的人,不能對孩子持獨斷專行的態度,而應以商量的口吻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態度,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意見、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允許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孩子提得對,或在某些方麵有一定道理,父母就應盡量接受。這既能開發孩子的智慧,又能培養其獨立能力和鍛煉其意誌。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應當鼓勵孩子獨立去做。比如,二至三歲的孩子跌倒了,讓他自己爬起來;五至六歲的孩子已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小事情的能力,父母沒有必要再包辦代替。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從日積月累的親身體驗中積累經驗,增長才幹,有能力對父母或他人的行為做出接受與拒絕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