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讓孩子敢於去拒絕別人(2 / 2)

最後,父母要幫助孩子正確地把握自己的情緒,明辨是非。父母所要教孩子學會的拒絕是一種經大腦分析思考後的有意識行為,是對人對事做出的理智判斷,它與孩子感情用事、耍脾氣,或無端拒絕父母合理的要求是兩回事。

延伸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自控能力

真正的自控來自於孩子的理解,也許剛開始講道理時,孩子並不能真正明白,但隨著經驗的積累,意識逐漸內化為一種原動力時,孩子自然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有這樣一個拒絕誘惑的試驗。幼兒園的老師給孩子做了一個抵製誘惑的糖果試驗:給每個孩子發一塊巧克力糖,告訴他們要等20分鍾後才能吃,如果按照要求做,就可以再得到一塊糖。結果有的孩子抵製不住巧克力糖的誘惑,沒過20分鍾就把糖吃掉了,而有的孩子卻能轉移注意力,去玩遊戲或看書,堅持等20分鍾後再吃,最終得到兩塊糖。進一步觀察發現,這些得到兩塊糖的孩子在老師上課時,極少打斷或插嘴;興奮、激動、生氣或沮喪時,能讓自己很快冷靜下來,極少做出魯莽的舉止,有耐心,自覺性強。而那些隻吃到一塊糖的孩子卻沒有上述特點。這項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取得卓越成就,實現人生目標,應具備控製衝動、抵製誘惑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教育來獲得的。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訓練孩子有意轉移注意力

延緩滿足是測定孩子自我控製水平的一種手段,缺乏自控的孩子常常不能等待一段時間以得到自己更想得到的東西。為此,家長可采用延緩滿足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自控力。如把一盤誘人的草莓放在孩子麵前,孩子馬上想伸手去拿,這時可對他說:“先把它們畫在紙上再吃,好不好?”多創設一些此類情景,訓練孩子有意轉移注意力,使他感覺到能夠控製自己的行為,逐步提高自我控製的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可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入手。如孩子在玩玩具時,看到家長端出一盤香噴噴的蛋糕,他丟下玩具想馬上就吃。這時,家長可製止他,要求他先把玩具收拾好,把手洗幹淨,才可以吃蛋糕。在生活習慣養成方麵,如要求孩子不挑食、準時睡覺、準時起床等,做到長期一貫要求,不做無原則的遷就,以此來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3.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如果孩子回家後,喜歡做模仿幼兒園學習、生活的遊戲。這時家長可讓他扮演老師的角色,像老師一樣有耐心有禮貌。在交通安全教育的遊戲中,讓他扮演交警,要求他像交警一樣筆挺站立十五分鍾,指揮交通。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遊戲中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往往能取到極佳的教育效果。

4.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給孩子樹立一個延緩滿足、善於等待的榜樣,也能有效改善孩子的自我控製水平。善於模仿、易受感染是兒童的重要特點,讓孩子學習那些不為小獎勵所動而選擇延緩後得到更大獎勵的孩子,慢慢便會養成善於等待、善於控製衝動的習慣。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父母不能等待、情緒不穩定時,孩子也往往難以抑製自己的衝動。

5.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控製自己的行為

在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時,家長要堅持說理和獎勵相結合,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約束力來控製自己的行為。同時,盡量不要對孩子的努力給予可觀的物質獎勵,應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內在的獎勵製度,讓他對自己做好的事情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