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讓孩子正確地麵對失敗(1 / 2)

教子心經

失敗也是一種財富,是人生成長中的一種不可缺少的財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成功,也不可能事事順心。所以,父母應告訴孩子,要正確地麵對失敗,要不屈不撓地麵對挫折。人生經曆的失敗越多,積累的經驗也就會越多,獨立麵對生活的能力也就越強。關心孩子知識技能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孩子能輸能贏的健康心態也同樣重要。

失敗是教育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機,我們要充分利用孩子在成長中的每一次失敗,培養孩子在失敗中求索的精神。孩子在學習走路的時候,每個孩子都要摔上許多個跟頭,經曆許多次的步履蹣跚。而孩子每一次的摔倒,又能每一次堅強地爬起來,他會從中學會麵對失敗,他會從摔倒中尋找成功的經驗。一個有經驗的父母,在孩子摔倒的時候,不去管他,而是用鼓勵的目光讓他勇敢地從地上爬起來,充分利用這個失敗的機會培養孩子自立的性格。沒有經驗的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一定是馬上跑過去將孩子扶起來,其不知他剝奪了孩子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孩子沒有機會從失敗中學習堅強。

孩子在摔倒時,他會回頭看,看一看父母的反應,以求得父母的幫助。甚至有的孩子因為摔了一跤,在那裏大哭不止,來求得父母對自己的特殊安慰。如果你將他扶起,那麼就意味著孩子的每一次摔倒都要你前去扶他,在孩子的心中就養成一個思維定式,我摔倒了一定要父母來扶我,不然的話我就在地上不起來。孩子的倒地,父母將其扶起來表現了孩子的無能,孩子成功站起來是孩子的一次可貴的成功。無論將來是否能與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都無法照顧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就一定要給孩子正確成長和發展的空間,給孩子經受失敗的機會,甚至為孩子創造失敗的機會,讓孩子在失敗中獲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適度滿足孩子各方麵的需求,乃是父母的天職。但是如果孩子一有所需求時,爸媽立刻給予回應來滿足孩子時,孩子很容易就養成依賴性及缺乏自製的能力,日後在控製自我的能力上也將受到影響。

“溺愛孩子”不僅對他的成長無所助益,也將影響他未來的人際關係發展,以及麵對挫折的容忍度。而太過依賴父母的孩子,對任何事情總是習慣“予取予求”的態度來對待,其自我控製的能力也會相當降低。因此,讓孩子養成凡事自己動手試試看的習慣,就成為非常必要的事了。

在訓練孩子探索、學習的過程中,父母常會以獎品作為利誘,引導孩子學習,其實不妨以激勵的方式代替獎品,進而讓孩子做到自我激勵,從挫折中學習並做到自我激勵。如此,才能夠有所進步,並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不會動不動一遇到挫折,就會有激烈的情緒反應及發脾氣,或毫無耐心。此外,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都會出錯、失敗,一旦孩子遭受挫折時,父母可以參照以下的方法,給予孩子情感方麵的支持:

讓孩子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挫折感,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情感反應,而爸爸媽媽也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覺。

容許孩子愁眉苦臉,讓他自己去尋找慰藉和解決的方法。

傾聽孩子對於自己錯誤的解釋,然後提出幾個簡單問題,幫助他理出一個頭緒。

根據孩子的能力,勿揠苗助長,操之過急。此外,也不要對他施以過大的壓力,當知道孩子已經盡了力之後,他真的沒有辦法和能力解決問題時,可以適時地向他伸出援手。

在孩子的成長經曆中,參加各種比賽對孩子最大的考驗,因為孩子在參加比賽中會經常麵臨失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任何情況下,讓孩子先知道“為什麼要做”是最重要的。因為,明確的動機是前進的動力,而盲目地參加比賽隻會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陷入徒勞無益的陷阱裏。讓孩子多參加比賽有很多好處。比賽所傳達出的競爭觀念也是現代社會的基礎組成部分。“比賽”和人類的誕生一樣自然而來,人類的一生其實都離不開比賽。但是讓孩子多參賽不是為了追求名次和功利性的結果,而是讓孩子學會如何利用比賽提高自己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學會麵對競爭,甚至麵對失敗。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自然的狀態下是容易散漫懶惰的,而比賽則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氛圍,具體表現在時間的有限性、條件的限製性和結果的排他性。其實,比賽把人生的很多問題濃縮在其中,在比賽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自我的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小孩子最容易有“磨蹭”的毛病,其實這就是人類自然性的一種體現。而如果家長善於利用比賽帶來的競爭氣氛,孩子的積極性就容易被調動起來了。其實,在比賽中鍛煉孩子的能力未必限於大家熟知的特長比賽,生活中也可以想辦法創造比賽的氛圍。比如說,如果早上孩子不愛起床,刷牙也磨磨蹭蹭,聰明的家長就可以和孩子搞個“起床比賽”或者“刷牙比賽”,小朋友的好勝心都比較強,如此一來,孩子的小毛病就容易被改掉了。

對於大型的特長比賽,比賽後的總結遠比比賽本身更有意義。家長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我成功了還是失敗了?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經驗可以總結?失敗的問題在哪裏?哪些“門檻”成為了前進的障礙?然後幫助孩子找到答案。對於比賽的結果,家長要多鼓勵,少批評,盡量使用積極、正麵的語言來進行總結。比如說,孩子在一個賽跑活動中隻拿到了最後一名,家長應該肯定孩子說:“哇,寶貝你太棒了,你參與了比賽,本身就是值得表揚,而且媽媽也看到你盡了全力,媽媽真為你驕傲!”小孩子的心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經常用正麵的、肯定的語言來進行教育,就容易養成孩子樂觀向上的性格和自信的態度。家長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因為事實上,沒有人願意輸。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雖然他不是勝者,但是爸爸媽媽一樣愛他,重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