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讓孩子把握好機遇(2 / 2)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和喜好憎惡。在孩子與別人玩耍、交談或在自己閱讀、遊戲時,可以察覺出他雖不愛彈琴卻喜歡繪畫,雖沒有耐性卻有創意,雖不擅言詞卻很熱心,把這些蛛絲馬跡記錄下來,你就能歸納出孩子的性格趨向或者說擅長的一麵,從而誘導激發他。

了解孩子的性格趨向與喜好之後,別忘了給他機會多加練習。比如,人家生日時,鼓勵每個人表演一個節目,每周一晚上輪流朗讀短文並發表心得,讓孩子把當天經曆的有趣的事敘述一遍或記錄下來……更重要的是,隨時給機會讓孩子幫你的忙,隻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這樣越做越熟練,越有信心,孩子才不會退縮在自卑自閉的角落裏。

3.經常鼓勵孩子

對於孩子的嚐試,要經常予以鼓勵,這不但能增加孩子的自信,還能提高孩子把握機遇的能力。

4歲的小費特十分喜愛爸爸給他買的那雙有漂亮鞋帶的運動鞋,可他到底還小,老學不會係鞋帶,有好幾次還係成了解不開的死結。媽媽有點心煩,主張去商店換一雙不用係鞋帶的“方便鞋”,但爸爸不同意。他鼓勵小費特說:“係鞋帶並不比吃飯難學,隻要多練習幾次,你肯定就能學會。”他還細心地將一條舊領帶拴在椅背上以便孩子可以更多、更方便地練習打結。果然,不出3天,小費特不僅學會了係活結,而且還學會了好幾種係鞋帶的方法。

5歲的小赫娜不僅聰明伶俐,而且十分勤快。她已經學會了整理自己的床鋪,折疊自家衣服,甚至可以幫著媽媽洗菜了。不過以大人的目光來看,小赫娜做家務的質量自然還不夠理想。但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盡量放開手腳讓她多作嚐試。在婉轉地指出她的不足的同時,更多的是對她取得的進步的充分肯定,他們還不無幽默地宣稱:“我們的小赫娜以後長大了一定是個巧媳婦!”

4.為孩子創造成功的條件

父母應該有意識地給孩子創造成功的機會,以旁敲側擊的方式增強其信心,從而讓孩子滿懷信心地創造成功。許多父母不顧實際,對孩子進行超前學科教育,或硬性教育,使孩子飽受失敗的痛苦,學習興趣也蕩然無存。父母應盡可能地為孩子提供成功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孩子逐步形成了學習興趣,他們便會“不用揚鞭自奮蹄”。

自立小故事

成功的秘訣

非常不幸,兩隻螞蟻誤入玻璃杯中。

他們慌張地在玻璃杯底四處觸探,想尋找一個縫隙爬出去。不一會兒,他們便發現,這根本不可能。於是,他們開始沿著杯壁向上攀爬。看來,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徑。

然而,玻璃的表麵實在太光滑了,他們剛爬了兩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體,爬起來,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們又重重地跌到了杯底。

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後一步卻失敗了,而且,這一次比哪次都摔得重,比哪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他們才喘過氣來。一隻螞蟻一邊揉屁股,一邊說:“咱們不能再冒險了。否則,會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隻螞蟻說:“剛才,咱們離勝利不隻差一步了嗎?”說罷,他又重新開始攀登。

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他到底摸到了杯口的邊緣,用最後一點力氣,翻過了這道透明的圍牆。

隔著玻璃,杯子裏的螞蟻既羨慕又忌妒地問:“快告訴我,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杯子外邊的螞蟻回答:“接近成功的時候可能最困難。誰在最困難的時候不喪失信心,誰就可能贏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