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心經
“膽小”不是天生的,幼小的嬰兒是不知道害怕的。隨著認知的發展,孩子知道了危險,而對待危險的態度,卻是環境作用的結果。家長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如果有過分保護的心理和言行,就要自我調節,走出誤區,家長的勇氣最能感染孩子,而家長的放手、家長的激勵是培養勇敢幼苗的雨露。
相信許多孩子都有類似的經曆:一遇到陌生人就躲在家長後麵不出來;在學校從不當眾表現自己;害怕打雷,害怕天黑,等等。孩子的這些表現,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膽小”、“膽怯”。
家長應該培養孩子有一定的勇敢精神,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有這樣一段名言:“你若失去了財產——你隻失去了一點;你若失去了榮譽——你就丟掉了許多;你若失掉了勇氣,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可見,勇敢精神在一個人的生命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呢?
1.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簽”
如果孩子有時候在很多事情上表現得畏懼,退縮,不願主動去嚐試,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的話,那麼,這個孩子也許存在一定程度的膽怯。即使如此,家長也不必不知所措,更不需要給孩子貼上膽怯的“標簽”,因為“貼標簽”無濟於事。做父母的更不能大聲指責、嘲笑孩子,因為孩子已經麵臨困惑,這樣做隻是雪上加霜。家長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幫助孩子克服膽怯,勇敢起來。千萬不要為孩子一時的膽怯而大加批評,否則,會強化孩子的膽怯行為。
2.不要勉強孩子
當孩子膽怯時,家長不要勉強孩子,而是以自己的平靜安穩孩子,以對他充滿相信的態度鼓勵孩子,讓孩子能超越一點點,獲得戰勝的快感,孩子就會逐漸走出畏懼的陰影。
3.從小事入手。
有的孩子怕打針,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家長應安慰他“隻有一點疼,隻要勇敢些,一會兒就不疼了。病好以後就能和小朋友一起玩了。”有的孩子夜晚對大人依戀不敢獨睡,家長不能因為心疼就遷就他,應極早分睡,培養他戰勝孤獨、困難的勇氣。
4.多鼓勵孩子
消除孩子的膽怯,需要更多鼓勵。隻要孩子有進步,哪怕不如家長所期望的,也要給予熱情和真誠的鼓勵。孩子在我們的鼓勵中,產生被認可、被接受的感覺,增強了大聲講話的信心,有助於消除緊張感。多與老師溝通,爭取老師的幫助也很重要。請老師給予孩子必要的關懷,多鼓勵孩子。膽子小的孩子在群體中易被忽視,而且孩子最相信老師的權威,最相信老師的評價。所以,盡量爭取老師的幫助就非常必要。
5.讓孩子多與人交往
家長要鼓勵和帶領孩子多和別人交往,特別是讓孩子多與開朗活潑的同齡人交往,並帶領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借助家庭、學校、孩子的夥伴、親朋好友的作用,給孩子提供良好的社交平台。
6.鍛煉孩子的勇氣
家長要注意鍛煉孩子的勇氣,例如,大人和孩子一起玩勇敢者的遊戲,挑戰孩子的勇氣,讓孩子在遊樂中自強起來。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進行小小的冒險,幫助孩子冒險成功,孩子獲得冒險的樂趣,就會變得勇敢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