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讓孩子自己樂觀起來(2 / 2)

一般來說,隻有從小就享受到“民主”的孩子,才會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因此,聰明的父母不妨做個“懶惰”的父母,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處理自己的事情。

4.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

孩子在遇到困境時,往往會表現出悲傷。父母應該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悲傷。如果孩子在哭泣的時候,父母要求孩子停止哭泣,不能表現出軟弱,孩子就會把心中的悲傷積聚起來,久而久之,反而造成孩子的消極心理。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悲傷或軟弱,父母不要嗬斥,應該讓孩子盡情地發泄心中的鬱悶,孩子發泄夠了,他自然會恢複心情的平衡。當然,如果孩子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及時安慰孩子,用相同的心理去感受孩子的情緒,努力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鳴,從而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5.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

樂觀的孩子往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悲觀的孩子則往往覺得沒有希望。因此,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希望教育。希望教育是一項細致的工程,需要父母及時地感受到孩子的沮喪和憂愁,幫助孩子驅散心中的陰影。

平時,父母要多引導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績,鼓勵孩子想象自己的美好未來,讓孩子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隻要孩子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孩子必定會以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中的事情。

6.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可以使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一方麵,父母要鼓勵孩子廣泛閱讀,讓孩子在閱讀中增加知識,升華思想。可以選擇閱讀偉人的故事、童話、小說等文學作品。另一方麵,父母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為孩子創造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如帶孩子到鄰居家串門,邀請其他孩子到家裏來玩等。

另外,父母可多搞一些活動,如帶孩子外出遊玩;也可讓孩子做一些創造性的活動,如利用廢物製作小作品,通過豐富孩子的精神生活,讓孩子在各種活動中體會生活的樂趣,增強對生活的信心,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教子小故事

加查林的奇跡

1958年和1962年巴西蟬聯世界足球賽冠軍時,加查林以自己優異的表現引起了人們的廣泛注意。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世界足球冠軍竟是一個小時候患小兒麻痹臥床不起的病人。他之所以能夠重新站起來,走進足球場踢球,完全是他父母不喪失信心、堅定樂觀、愛心哺育的結果。

加查林出生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的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家裏很窮,不幸的是在他6歲時又患上了小兒麻痹症,被疾病折磨得臥床不起。父母傷心極了,小加查林更是急得要命,不住地問父親:“爸爸,我還能站起來嗎?我什麼時候能站起來?”聽到兒子的問話,父母心都要碎了,盡管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能”,可是心裏卻沒有任何把握。他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小加查林需要的是樂觀和信心,否則可能會使病情更惡化。

父母帶著加查林四處求醫,走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醫院,但沒有任何人說能夠治愈這種病。無奈之下他們變賣了家產,來到了裏約熱內盧,去找醫術最高明的醫生。醫生在為加查林進行了六次手術後,奇跡發生了,加查林站了起來。他拖著虛弱的身軀邁出了一步、兩步……看著加查林蹣跚起步,全家人都有說不出的高興。

加查林問母親:“我還能踢球嗎?”母親堅定地說:“能!戰場上有瘸腿將軍,足球場上就會有瘸腿運動員,以後讓你爸爸帶你踢球。”母親的話給了孩子巨大的鼓舞,激勵他為重新走上運動場努力與疾病作鬥爭。父親也深知兒子的心思,從此父子二人密切合作,開始了新的足球生活。

踢足球是又苦又累的運動,不僅需要技巧,還要有健壯的身體和頑強的拚搏精神,就是對正常人來說也不容易,對做了手術剛剛會走動的加查林來說就更加困難了。父母看到兒子摸著受傷的腳犯愁時,總是樂觀地給予熱情的鼓勵和安慰,告訴孩子不要怕苦,不要退卻,要堅持鍛煉。父母的樂觀和鼓勵給了加查林勇氣、信心和力量,在父親的陪伴下他堅定了踢球的誌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以高超的球藝贏得了人們的稱讚。

19歲那年,加查林被批準參加了裏約熱內盧的波達弗戈足球俱樂部,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刻苦練習,22歲時終於成為巴西足球的主將。在賽場上飛快地奔跑、巧妙地迂回的加查林引起了觀眾的注意,人們稱他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尖刀”。加查林的奇跡來源於他的大勇大智,而他的這種大勇大智則是父母用愛心和積極樂觀的精神鑄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