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有好話說的爸爸(1 / 3)

對身為父親的人而言,要與自己的孩子溝通,真的有如學習另一種文化、另一種語言。

爸爸應該常說的七句話

“我可以把這套東西送走嗎?你還要嗎?”妻子溫柔地問我。她清理廚房時,在門邊找出一套《七天學會阿拉伯語》的錄音帶。

“不要丟!我還要……我沒有放棄要學阿拉伯語喔……”我馬上為自己辯護。

“好像已經放在這裏至少十多年了吧!”

我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太太的記憶力都比她們的先生好多了。

自從第一次伊拉克戰爭開始,我就有一股衝動要學阿拉伯語,好能多認識陌生的中東文化,可是,課本買回來,也有錄音帶,卻一直擱在那裏,根本從來沒打開過。我如此“不負責任”,是因為我實在沒有信心,七天內能講出阿拉伯話。

“有動機是好事!但也要有行動呀!”妻子很機靈地提醒我。

對身為父親的人而言,要與自己的青少年孩子溝通,真的有如學習另一種文化、另一種語言。那曾經有說不完的話、依偎在我們懷中的小寶貝,現在竟然像陌生人,不僅話不投機,而且根本就沒幾句話好說,久而久之,幹脆各自為政,彼此避而遠之。

有時候實在不能埋怨做父親的人,他們常不知該如何對著叛逆正重的孩子進行溫和的對話。這裏有佳話七句,盼望可以幫助不善辭令的父親們,改善和增進與孩子間的溝通,並有效地減少對話時產生的誤會。讓我們一起來練習一下:

1.來,我們一起……

2.你真棒!

3.沒關係……

4.我錯了,請原諒我!

5.我能給你個建議嗎?

6.你能幫我一個忙嗎?

7.我愛你!

這七句話應該還不算太難吧?或許我們不太習慣說這些話,但若能誠心多練習幾遍,深信父子關係必會大有改善。若有人堅持:“我說不出口!我連對著妻子也不說這些字眼呀!”若果如此,那就太可惜了。

“孩子應該知道我愛他們,我辛辛苦苦地工作養家,提供孩子的需要,我已盡到責任了,不是嗎?”無疑,我們都是盡力養家的好父親,隻是,孩子不單單需要物質的供應,更需要在心靈上與父母親近,這樣他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我們比孩子有更豐富的人生經驗,也比孩子更了解建立父子關係的重要性,願我們能敞開胸懷,坦蕩流露愛的感受,走出父子感情的沙漠。上一代華人父親堅持要做“有威嚴的酋長”,為什麼我們這一代還要“繼承父業”?放下“麵具”不是輕鬆得多嗎?讓我們選擇做一個開明的爸爸,學習孩子的語言,用他們能感受的方法表達我們的愛,這絕對有益無損!試試看,再多說幾次上麵那七句話!

“沒”“話”“好”“說”

中文是很有趣味的文字,讓我們以“沒話好說”這四個字為例談談父子的溝通。

1.“沒好話說”

若我們和孩子間是沒好話說的,那真是很可惜,隻是,“冰凍三尺,非一夜之寒”,我們知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孩子看到我們就想避開?我們需要改進這種情況嗎?

可以如何改進呢?

其實大部分的父親都知道自己與孩子的溝通狀況並不理想,但卻覺得無力改善。

如果我們說出“你給我滾”、“我看到你就討厭”等傷害性的話,會搞砸父子關係,一旦關係失去了,我們連想表達提醒、掛念的機會都沒有了,此時,對孩子就毫無影響力可言。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會主動說出他們麵臨的問題,家長應主動與孩子談話。隻有借著不停的溝通,孩子才會習慣與父母對話,也自然會知道爸媽關心自己,如此,孩子才會願意與我們分享一些(不一定所有的)心事。

如果我們隻會高高在上,要求孩子都要聽大人的,甚或大罵孩子,這對改進溝通毫無幫助。

如果我們的關係已經落到這樣的地步,我想以下是唯一解決之道:

“對不起!你可以再給我一個機會嗎?”先向孩子道歉。

小心自己的語調、態度。

“我不是要……我想跟你談一下,好嗎?”

“當你玩完遊戲後,你能幫我清理房子嗎?”

“麻煩你……”

讓我們放下麵子,主動融冰,好嗎?

2.“沒話好說”

我相信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關切地想了解孩子今天發生什麼事、在學校做了什麼時,他們的回答卻總是充滿“厭煩”的語氣,那種沒有一點感恩、不給我們麵子、甚至帶點“歧視”的態度,真是要把我們氣炸了,然後接下來的感覺就是沮喪和泄氣。

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讓我們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溝通模式。當孩子表達意見時,不要輕看及一味地否定;抨擊的話語無論說得多合理,孩子都未必能立時吸收當中的智慧,這隻會讓他不知所措或憤怒。有些反叛性比較重的孩子會與父母對駁,較內斂的孩子則閉口不言,不論是哪一類型孩子,批評、論斷的表達方式最終都會導致溝通終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