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我們一起……”這句話意味著我們要常常尋找機會或找一些活動和孩子們一起做。我們要有心理準備,孩子可能會給我們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甚至是冷冷的“拒絕”。可以想象他們或許會擺出怎樣的臭臉,或嗤之以鼻地說:“我才不要!”但千萬不要因此灰心放棄,如果我們已錯過許多年日,也別讓“我的孩子長大了,我們的距離也擴大了”的內疚感成為攔阻,讓我們現在付出努力,認真計劃和學習,對孩子說:“來,我們一起……好嗎?”
我能給個建議嗎?
當父母聽到孩子說“我討厭你、我恨你”時,那種打擊及挫折是何等巨大!可是,許多父母在走過這段“幽穀”後,都會發現自己生命的成熟就是在這些“試煉”中慢慢錘煉出來的。
要如何回應孩子這些“氣話”,確實需要智慧及修養。以下兩句話希望可以給你一點參考:
“我能理解你現在正生我的氣,但我不可能因此不管你。雖然你的話讓我十分難過及痛心,可是為你好處著想,我還是要這樣勸告你。”
“等這件事過後,我希望你能體會爸媽對你的愛。保護你、幫助你是我們的責任,若我們不這麼做,你將來必會怪我們,我們也必會為此深感後悔。”
或許你可以對著鏡子多練習幾次,熟練之後必定自然。
添滿美好回憶
與我相熟的朋友都知道,我喜歡每個星期六帶妻子去“逛街”,並不是去什麼購物商場,而是到跳蚤市場(Garage Sale)“尋寶”(孩子小的時候也喜歡跟著逛)。不少朋友也羨慕我常會淘到極便宜的二手好東西……
若是門口掛著Estate Sale牌子,這表示整個屋子裏的東西,不論大小都出售,因為主人已經作古了。有些人忌諱逛這樣的地方、買這樣的東西,但我並不介意,反而有尋寶的興趣,每一次去到這類房子,總有深深的感慨和意想不到的“學習”。
某一周六,我們去了這樣一家的Sale。房子算是中等,位於不錯的社區,內裏的物件琳琅滿目,每件東西都標了價,看得人眼花繚亂。我沒有看到什麼喜歡的東西,倒是在一個角落找到好幾套沒有標價、鍍了金邊的英式骨瓷茶杯。雖然我不是愛茗茶的人,但我還是趕快拿起,放在手裏。
其他東西隻是日常用品,比較特別的是這家人有不少空的名貴酒瓶,以及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紀念品,還有一個房間都是輪椅、輔助行動的用具、墊高的廁所座位和醫療器材等等,可以看得出房主最後一段日子已經行動不便,甚至臥床不起。
“找到你有興趣的東西了嗎?”一個女聲在我身後響起。
“沒看到什麼特別的……”這家人的愛好與我不同。我猶豫了一下,轉身回答她。
“我負責處理這些帶不走的東西……男主人走了,老太太也住進養老院,已用不著這些了。”如此沉重的事,她倒是蠻輕鬆地帶過。
“如果你是專門處理售賣‘帶不走的東西’,你一定對生命有與眾不同的見解……我指的是人生哲學。”我很有興趣地追問她。
“當然啦。”她爽快地回應,“當我們撒手人寰時,我們不能隻單單留下‘不值錢’的物件,要留下寶貴的回憶、無形的禮物。你知道我的意思嗎?”她加了這個問題。
“學會如何活!因為你我都帶不走任何東西。”她竟然說教起來。
“讓我看看你要買什麼?”她盯著我手中的茶杯。
“這些杯子的確很精致優雅,是來自英國的骨瓷。”她說。
“多少錢?”我問,心想她是行家,大概便宜不到那裏。
“就算你一塊錢一套,夠便宜了吧?”她沒有猶豫,仿佛是隨便開一個價錢。
價錢低得使我吃驚,我差點就衝口而出:“這麼便宜?”
“也許,你可以好好享用它們。看你年紀,一定有孩子吧?還不太晚,裝滿好茶,或是添滿美好回憶,都值得一塊錢一套!不是嗎?”她帶著笑容說。
“謝謝你,當然,我會以它們來提醒自己!”我高興地把那些在陽光下閃閃生光的杯子遞給妻子。
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杯子”,作父母的要把上等的茶——最美好的回憶,放進杯中,讓孩子一生可以微笑品嚐。
我們也知道,孩子在身邊的日子實在不長,18年一晃就過了,請勿忘記,讓我們刻意地、花工夫地常常為他們衝泡回味無窮的好茶!
◎爸爸最大的福氣是孩子成為他的知心朋友。
◎不要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飯還要多!”倚老賣老隻會讓人離你越來越遠。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刻,要有質,更要有量。
◎父親的責任,隻能結束,絕對不能放棄。
◎如果對孩子說:“走開!我很忙。”他們真的就不會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