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男人如何吃晚餐?(1 / 3)

不必每次都隻盯著孩子吃多少,父子關係遠比多吃一口青菜來得重要,而且也沒有孩子會因一兩次偏食而發育不良。

看見這個標題,也許你會有點不屑:“我活了一把年紀,還要你來提醒我該怎樣吃飯?”如果你有受辱之感,望你先見諒,容我來解釋一下吧。

誰來共進晚餐?

曾經有人研究香港與廣州家庭的異同,其中一個共同點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均不足。大約78.5%的青少年每天平均與父親的傾談少於30分鍾,與母親的傾談少於30分鍾的亦有66%。

這可能是全球性華人的現象。華人爸爸工作經常超時,交際應酬繁多,能夠與孩子共進晚餐的,是少數中的少數。

與家人一起共進晚餐這件事,重不重要?值不值得努力為之?

每個人每天都有三餐時間,但大家都早出晚歸,各忙各的,有了孩子後的生活更幾乎定了型,於是,晚餐便成了大多數家庭每天唯一可以與家人相聚的時間,所以,我們絕不能輕看這段寶貴時光。許多父親感慨孩子喜歡和母親談心,跟自己卻沒有太多話題,孩子到了青少年階段,為父者就更有挫折感,不知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假設你正麵臨這種狀況,我建議你更要珍惜全家一起的晚餐時間。

有一首中文流行歌曲《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我們千萬不要讓孩子有一個不回家的父親。若孩子習慣父親不會與他們一起吃晚餐,那實在是件悲哀的事。當未能回家用晚膳時,要表示歉意,讓家人知道自己是多麼為此感到可惜。

容我給做父親的一些建議:首先,下定決心排除工作、交際應酬及其他阻礙,一周至少有一半時間與家人一起吃晚餐。其次,告訴上司、同事,自己對家人的重視,這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應酬。也許同事會對自己的這個決定嗤之以鼻或覺得我們太黏家,但這又何妨?別人不能代替我們過我們的日子,美滿的家庭關係對我們自己來說可是生命中重要的事!若是平日無可避免要應付忙碌的工作,那就把握周末,將時間留給家人,以彌補周間相處的不足。

對許多男人而言,以下的建議可能比開山劈石更為艱巨,但你若能接納其中一兩項,又試著付諸施行,我深信你的家人必會為你的改變而欣喜,你也會滿有成就感。

1.高高興興地用餐

有一回我到上海與朋友會麵,他是一家大公司的主管。我坐在他的辦公室裏,助理不斷找他談公事,打斷我們的談話。

“今天晚上我原想邀請你單獨吃飯,但我已經兩天沒有與家人和孩子一起吃晚餐了。你介意到我孩子想去的餐館,與我家人一起用餐嗎?”他誠懇地邀請我。

“當然好!你這麼忙,能夠與你和你的家人一起用餐,也是我的榮幸。”我極其欣賞他如此重視家庭生活。

在飯桌前,他的孩子鬧哄哄地要與父母攀談,像開了籠的雀,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

“請原諒他們!他們在家裏向來就是這樣。”朋友的妻子帶歉意地解釋,但顯然沒有意思要平靜孩子的高漲情緒,“他們因與爸爸一起吃晚飯感到很興奮而已。”

做父母的也許講究孩子在飯桌上的規矩和禮儀,這是很好的家庭教養,但是,一家人自然、舒適地邊吃邊談,溫馨相聚,不是比固守什麼禮儀更溫暖嗎?

讓晚餐成為全家人期盼的時間,一起享受食物,笑話家常,千萬不要在餐桌前談論金錢、事業或指責孩子,除非你想大煞風景、減低每個人的食欲。若有什麼需要討論的,盡可能換個地方,飯後再談。我不是說不要教導孩子,而是讓他們專心享受餐桌上的營養,也享受精神上的營養。若你是大廚,也會盼望家人能好好品嚐你的手藝吧?

許多家長老是愛在餐桌上訓示孩子,不是責備孩子沒有努力學習,就是不滿孩子吃得太少或挑食。其實,不必每次都隻盯著孩子吃多少,父子關係遠比多吃一口青菜來得重要,而且也沒有孩子會因一兩次偏食而發育不良。試想,吃一頓飯尤如身在法庭,孩子麵對公審,老爸是審判官,還能夠吃得歡喜快樂嗎?孩子不盡快逃之夭夭才奇怪呢!

既然要給家人一段美好的時光,我們就不要在餐桌前鬧情緒;任何一個人皆不可能每天凡事都順利、不遇任何挫折,許多時候,我們在回家的路上,仍然是沮喪、焦慮、甚至憤怒,但若不謹慎處理這些不快情緒,很容易就會摧毀我們的家庭生活。誠然,家人應該學習關心你的情況,也有必要知道究竟發生什麼事,但不要選在用餐時間宣泄情緒,這隻會使菜肴添上不可口的辛辣和苦澀。

真的,不要挑剔、不要嘲諷,隻要讚賞!

2.鼓勵孩子分享,多聽心聲,少做批評

我在朋友家裏,與他的家人一起用餐,飯後朋友妻子收拾碗碟時,我對朋友說:“你的家好幸福喔!看得出你的孩子很喜歡和你一起。”朋友的太太轉頭微笑對我說:“他雖然很忙,卻很重視晚飯時間,會盡量趕回來與我們一起用餐。孩子都會趕快做完功課,等待爸爸回來,然後在吃晚飯時把一天發生的事,通通都要告訴爸爸。他也會將白天遇到的事,選一些有趣的與孩子分享。”這真是個模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