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我們的孩子:“你覺得你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想他們會如何回答?我們會擔心答案嗎?會為那個答案而驚訝嗎?
不論是怎樣的人,因著他是“父親”,就無可避免或多或少影響子女的人生。
心目中的爸爸
相信很多人在念書時都寫過“我的爸爸”這個作文題目,我也曾經寫過一篇,但那隻是一個向老師交差的作業,隻是一些表麵感受及不成熟的觀察罷了。現在我做了父親,如果要再寫這個題目,其實就是在寫自己,因為我幾乎就是我父親的翻版。
如果有人問我們的孩子:“你覺得你的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你想他們會如何回答?我們會擔心會是什麼樣的答案嗎?會為那個答案而驚訝嗎?
孩子就像白紙,他的人生是因著看見、聽見和感受到父母的言行而不斷描繪成形,尤其是父親,在這張白紙上留下的痕跡更是特別深遠。
孩子如何看自己的父親?對父親的印象不僅僅隻是一個記憶而已,父親會影響兒子將來如何做一個父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道理),會影響女兒將來如何選擇終身對象(這也是為什麼在暴力家庭成長的女孩,往往又重蹈覆轍嫁給一個粗野的丈夫)。毋庸置疑,不論父親是怎樣的人,因著他是“父親”,就無可避免或多或少影響子女的人生。
既然父親的形象這麼重要,又無可避免地會影響子女,那麼,我們是否知道自己的父親如何影響今天的我們?我們又如何運用父親的角色,去影響、祝福我們的下一代?
我相信,不論是富是貧,每一位父親都希望留給孩子美好的回憶,讓孩子以父親為榮。然而,倘若我們不花時間,也不願刻意安排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我們豈能在孩子心中留下什麼正麵的影響?更令人遺憾的是,可能當他們翻開記憶的相簿時,我們的樣子竟都是模糊的,甚至找不到半個影子!
每一位父親都不想在孩子心中留下負麵形象,是的,天下是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父親,每個父親在某種程度上也一定有他的過失或欠缺,然而,這並不應該是我們不去改進、不立定心誌做好父親的借口。隻要願意,我們都能留給孩子珍貴的回憶,成為他們生命成長裏最美好的一部分。
“你覺得你父親是個什麼樣的人?”我拿著這個問題,問了好些朋友。
“我的父親絕對不是完美的,若真的要說他的缺點,可不少!我不是責怪他或推卸責任,但是我今天似乎也在重複他的一些錯誤……包括對妻子的不忠……”一位朋友相當痛心地說著,那個隱藏的傷口被無情地撕開。
“真的!我比我的爸爸有成就、有才幹吧!可是,我佩服他的上進心!雖然,對他而言,做什麼都需要加倍的努力,但是,他從不放棄。這是他對我最大的影響。”另一位男士分享他心目中的父親。
“心目中的爸爸?他體貼媽媽,絕不會讓媽媽難堪,也會幫助媽媽分擔家事。我心目中的好男人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一位女性朋友笑著回答我。
被誤解的爸爸
“你們應該把書讀好,不要浪費時間打電動、上網,不然的話……”我如此提醒我的孩子。
“爸,我們明白您的意思啦!要好好讀書,要找一所好大學,要進入一個好行業嘛!”我還未說完,小兒子就插嘴打斷我的話。
“一定要成績好,才能找份高薪的工作,也不需要做汗流浹背的粗活,這樣才可以擁有好車子、大房子,一輩子不用為金錢擔心。”另一個孩子帶點揶揄的口吻,將我平日的話再演繹一遍。
“哇,我不知道你們竟然都放在心上!”我有點啼笑皆非。
讓我先承認,我們都存有競爭心,這是因為我們的成長背景裏,常被灌輸人生最重要的是力爭上遊、勤奮向上的價值觀。事實上,我們今天的生活水平,也是因著我們的殷勤努力而得到的,難免會為自己的地位和成就感到自豪。故此,我們也盼望(在孩子眼中則是“要求”)我們的下一代不可“退步”。
我不是要推翻華人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優良且應薪火相傳的,然而,許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卻“誤解”了我們的教導與提醒,孩子們會反駁做父母的:
“你看!人家不是中國人,不也是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嗎?不憂這、不愁那!”
“他們才懂得享受人生呢!”
“爸!您不會是種族歧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