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缺席的爸爸(3 / 3)

“我實在羨慕你一頭黑發,我很懷念我以前的頭發。”鏡中的大男人感歎著。

“爸,你不必太難過,你也有過光彩的日子啊。”他幽了我一默。

“兒子,你比我英俊多了!你心地善良,又願意幫助人,女孩子最喜歡像你這樣的男人。”我心中暢快,鏡中的小男人就是我的翻版,我仿佛再活了一次……

專心的啦啦隊

你知道孩子感到最幸福的事是什麼嗎?中國的台灣及香港都曾經分別做過類似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孩子認為最幸福的是“爸爸媽媽天天的陪伴”,而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有零用錢或玩具”。

“要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這是建立父子關係的老生常談,然而,對許多父親而言,卻是一件很難做到的事。我們下班時,往往是拖著一身的疲憊歸家,隻想輕鬆安歇一下,於是,親子時間便遭犧牲。更糟的是,有些父親以為孩子有母親的陪伴已足夠,又或認為陪伴孩子,就是與他們一起盯在電視前或一起玩電子遊戲而已,常聽到一些西方朋友提及他們帶著孩子一起去釣魚,甚至一起到野外過幾天露營的生活,聽來頗令人羨慕,不是嗎?華人父親能和孩子擁有共同喜愛的活動的,著實不多。

我們可以為自己辯護說,中國人的親子關係是含蓄的,不用宣之於口,父母為生活奔波勞碌,怎能有像西方人般的閑情逸致!但說穿了,我們不是抽不出時間,而是根本沒有刻意為孩子預留時間。孩子或是遭父母拒絕,或是看出父母缺乏與他們相處的興趣,久而久之也就不會再去“打擾”父母,當孩子認定父母不愛陪伴自己或不重視與自己相處時,那是何其悲哀的事。

有人提倡與孩子一起的時間應該重質不重量,這所謂“優質時間”的理論,許多時候反成了我們不願更細心關注孩子的堂皇理由。到底,怎樣才算是和孩子在一起呢?就是融入他們的世界、關注他們各方麵的需要,建立情感與關係上的親密感,對他們所想、所喜歡、所做的感到興趣。隨著孩子日漸長大,我們或許不再需要那麼頻繁直接地參與孩子的活動,但無論如何,孩子仍會盼望得到我們的關注。“關注”需要時間才顯現出來,優質的時間就是讓你的孩子知道自己得到你的專注,是你心中欣賞的主角。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但是“金錢不等於時間”,再多的零用錢,再多的禮物也不能取代我們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有共同經驗的美好回憶。

讓我與大家分享自己一個“失敗的故事”:有一回,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熱烈討論“好爸爸應該花多少時間和孩子在一起”的話題。

麵對著妻子和兒女們,我有點孤掌難鳴,不禁為自己辯護:

“我有抽空參加你們的球賽活動喔!”

“爸!你的人確實坐在觀眾席,但你不是打電話就是看書,根本就是心不在焉!”二女兒馬上搶白。

“我投入球好幾次,但你都錯過了!”她帶點生氣地抱怨。

“我隻是有效率地運用時間啊……”我有點無力招架。

我的女兒期望父親能成為自己的“專心的啦啦隊”,事實上,孩子要求的是父母的“人”與“心”都要出席。我盼望你不要犯與我相同的錯誤。

金錢(或是成就)與親子關係常是對立的,是的,事業有成的背後往往是以“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作為交換的代價。讓我們彼此提醒,與孩子一起的時間就像一份滑不留手的禮物,需要把握及珍惜,使之變成無可媲美的遺產,倘若不然,就隻能徒留無限的遺憾。

◎“去問你媽!”這話說多了,就是告訴孩子:爸爸與這個家沒有太大的關係。

◎以為誇獎孩子會使他們驕傲的父親,不但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自己也可能沒有嚐過被讚賞的滋味。

◎成熟就是與孩子一起成長。

◎男人最偉大的成就是能驕傲地說出:“我是一個好爸爸!”而且他的孩子也讚同。

◎窮爸爸能留給子女豐富的遺產,富爸爸卻能使兒女一無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