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態度惡劣,是否因為有態度不好的爸媽呢?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挑剔責備,是有益無損的。
50萬美元的小犬
這星期發生了兩件事,激發我一點思考。
第一件事:
“你看到附近到處張貼的啟示嗎?”妻子問我。
“你指有人重價懸賞尋找一條失蹤的狗嗎?對啊,不但在附近的街頭巷尾,幾乎整個社區,到處都看得到那張附了狗照片的尋犬啟示。”我回答她。
“那是寵物店裏一條小狗的四倍售價。他們為什麼不幹脆買一條新狗算了?還可以選擇更可愛的呢!”我粗心大意地補上一句,完全沒想到“感情”這回事!
“那條狗真有福氣,它的主人一定與它有深厚的情誼!”妻子比較細心,明了當中微妙的情感關係。
另外一件是一位朋友從南美洲發來電子郵件。大概兩三年前,我去探訪這位友人,他帶我走訪當地一些中國人開的餐館,並介紹我認識那些老板們,這些華僑雖然身臨陌生國度、言語不通,再加上當地治安不好,他們卻都能捱苦,省吃儉用地存錢開創事業。
在短短的電郵裏,朋友告訴我,上次介紹我認識的一位小餐館老板的6歲兒子被綁票了,匪徒要求50萬美元作為贖金,如果不馬上支付,他們就要撕票。雖然隻是一麵之交,但是,當我設身處地設想他們憂心兒子安危的心情,又想到他們夫妻勞苦十多年的“血汗錢”就這麼化為烏有,我心裏就好難受!我切切為他們的困境祈禱。
中國古代文人,常常用“犬兒”或“小犬”稱呼自己的兒子,那必定是客套罷了,孩子怎能與寵物相比!一般來說,父母都把孩子當做寶貝、命根子,不惜代價供應孩子最好的物質。父母為孩子付出時,都是毫無條件、不求回報的,這真是所謂的無怨無悔。
我們真的這麼愛孩子,可是,我們有沒有用任何言語表達自己的愛?當然,我們從小養育他們、含辛茹苦,為他們預備又籌劃一切……這一切一切都是出於對他們的愛,隻是,我們有沒有說出來,讓他們聽見?
你有沒有對孩子說過這些話:“孩子啊,我實在以你為榮!”“寶貝,你知道嗎?你真是讓我非常高興和滿意!”
如果你說自己視孩子為寶貝,請問問自己:“我願意多花些時間與他們相處,以及珍惜這種機會嗎?”你也許會說:“我忙於賺錢養家,實在沒時間。”又或說:“孩子有自己的朋友,有他們喜歡做的事,有自己的圈子與活動,不會想要爸媽的陪伴。”你既擁有這些“無價之寶”,你不會想方設法與他們共度時光嗎?難道埋頭忙於事業、賺錢,是你唯一的“愛的表達”方式?還是你一進家門就看電視、看自己的報紙或上網?你認為自己已經盡了賺錢的本分,其他的應由你的伴侶獨個兒去承當?
有人丟了家犬,不惜重酬尋訪;有人失了兒子,寧願傾家贖回。我們又如何對待家人呢?為什麼不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裏,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不要待失去了,才悔不當初!
容我再深入問一句:你與孩子之間的感情如何?如果隻是很一般,像同居房客一樣,或是關係欠佳,甚至惡劣,難道我們不應該花點心思改善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改變我們的態度來挽回他們嗎?
不要把孩子燜在壓力鍋裏
許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孩子踏進青少年階段後就與從前判若兩人,以前絮絮不休的粘人小家夥,現在卻變成心事重重的大塊頭。一位朋友曾與我分享她兒子的情況,我相信會引起許多父母的共鳴。
“我的兒子自升上十一年級後,便麵臨很多掙紮。首先,在功課日增的情況下,把他缺乏處理壓力及挫折的能力都暴露出來了。再者,他正處於尋找人生意義及自我形象的階段,在獨立決斷與服從權威之間左右徘徊。”
讓我們遺憾的是,做父母的,到這個時候才發現過去犯了很多錯。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向來很少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情緒,但因他一直表現乖巧柔順,以致我們對他的判斷很多都是基於假設,直到他的問題已發展到一定程度,我們才恍然大悟。當我們越深入了解他,我們就越震驚,也才曉得先前對他的認識實在太表麵了!然而,我們還是要感謝上帝,因為我們至少已開始真正彼此了解。雖然似乎遲了些,但我們相信這正是上帝施恩的開端。
“上帝知道我們做父母的不足和限製,他從不誤事,也不誤時。現在,兒子在教會中仍舊十分投入,尤其在協助教導初中年級的主日學上(編輯按:主日學一般指基督教教會於星期日早上在教堂內進行的宗教教育),更贏得學生們的愛戴。”
我們也常聽聞這類故事:向來優秀的孩子,一旦轉換學習環境、遇到競爭及壓力時,就無法麵對,很容易就萎縮頹廢,否定自我價值,充滿挫敗感,落入絕望的情緒中,繼而引起病態的抑鬱,更甚者,會用自我毀滅的方式逃避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