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好了!你壓到我的耳環啦!”她笑著推一推我。
“隻要你知錯能改就好了。”她又再次用我常掛在嘴邊的話來“回敬”我。
我被自己的女兒“教訓”後,真有點啼笑皆非,我知道這並不是一般華人父親能夠接受的,可是,若自己孩子能提醒我們的過失、指出我們的盲點,這並不是失敗!孩子與我相處時能開誠布公,把我視為知己好友,那表示我還不算是太差的父親吧!(容我自我安慰一下吧!)
“爸爸為你感到非常高興,我答應你,我會多鼓勵你的!”我又再緊緊抱著女兒。
“爸爸真是以你為榮,上帝實在對你特別好,這是你我都知道的。我們要多有感恩的心,好嗎?”
笨爸,蛋媽
“你能幫我設定這部手機嗎?”我很客氣地請兒子幫我設定新手機的各項功能。
“這麼簡單的事,你為什麼不自己做?”他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繼續專心玩著電腦遊戲。
老實說,並不是他的回應刺傷我,而是他的態度實在令人難以忍受。
許多青少年的父母都會對我這個經曆和感受產生共鳴。想當年,孩子任何時候一有哭鬧或要求,我們都馬上回應和伸出援手,怎麼現在我們有些簡單的要求,他們竟會帶著如此的態度,不給爸媽半點麵子?(真的,有時候,難怪會有父母生氣地說:“後悔養兒!”)
“拜托,你能幫助我嗎?”我溫和地說,盡最大努力壓製心中那股正冒升的怒火。
他回答說:“你看了使用手冊沒有?你也可以上網找到使用說明,其實很簡單的。”他正眼也沒有看我一下,甚至表露出一點厭煩的神情,仿佛在說:“你怎麼這麼笨!”
我常教導孩子要獨立,要自己找解決的方法,不要一天到晚依賴別人(包括父母),現在,他是不是也將之用在我身上了?當然,我不敢奢求今天還有所謂的“二十四孝子女”——那種先到房間脫光自己的衣服,用自己的血喂飽蚊子後再讓父母睡個安眠的子女;但是,也不至於這麼不敬,愛理不理吧?難道,我的教導失敗了嗎?
“下一步該如何做?你能幫助我嗎?這樣我可以節省許多時間。”
我等他把那一段電腦遊戲玩完後,再一次把手機拿到他麵前,請他幫助我。他接過手機,仍然是一臉的不耐煩和不屑。兒子在幫我忙時,我想起前一天聽到的一對母女的故事。
一個母親責備犯錯的8歲女兒後,女兒出言頂撞,她被氣得獨自入房流淚。沒一會兒,女兒開了門縫,將一個紙飛機射向背對房門的母親。母親拾起紙飛機,紙上寫著:
“王八蛋,你不要什麼事情都隻會責罵,可不可以給我一點點鼓勵?你不要跟我說話,我不想聽你的聲音,有什麼話跟我說,就用文字吧!”
正在抹淚的母親看見女兒稱自己“王八蛋”,哭得更厲害,更不理睬女兒了。
再過了一會,女兒又開了門縫,將另一個紙飛機射入房間。
“今天午餐吃什麼?我肚子餓了。”
母親終於飛回一個紙飛機:“蛋女:今天午餐吃通心粉。蛋媽”午餐時,母女倆一邊吃通心粉一邊聊天,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事。那句“可不可以給我一點點鼓勵”一直在“蛋媽”心中回響。
“好了!”兒子把手機還給我。
“是這樣用的。”他解說完後,眼睛又再回到他的電腦屏幕上。
我為自己能夠控製情緒,沒有破口大罵或把電腦電源拔掉而慶幸,不然為了一個手機,弄僵了父子關係,實在得不償失。當然,一定有人會堅持:“孩子怎麼可以這樣沒有禮貌,毫無教養?”或:“對待這樣的孩子一定要殺雞儆猴,痛打一頓。”可是,那豈非拿斧頭打蚊子嗎?
“哈,你真棒!多謝了。”我特意提高嗓門,要讓兒子聽見我的“感激不盡”。
“好了,你要多學習,不然會退步的!”他的眼睛盯在屏幕上,嘴角帶著微笑。
態度惡劣的孩子,是否因為有態度不好的爸媽呢?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挑剔責備,必是有益無損的。
◎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是做爸爸的放不下他的麵子和架子。
◎教導孩子,爸爸能做的是傳授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就要小心啦。
◎“愛孩子”並不抽象,就是和他們在一起。
◎不必怕孩子爬到我們的頭上,我們就是盼望他們能比我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們不就是期望他們出人頭地嗎?
◎沒有一個父親臨終時會說:“我巴不得事業更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