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活中去尋找小說的種子(2 / 2)

文字的敘述真是個神奇的東西,好的敘述真的是可以讓我們得意忘言的。它的音樂般的節奏,它雲霧般的妙漫,好比讓我們處身一個氣場,隻有到了我們看不到它卻又能感覺得到它的時候,才是一種好的境界。

真的,一個好的敘述方式,就好比是一個優秀的歌唱家有了一個好的歌喉,他們對高低音的掌控總是遊刃有餘的,而一個蹩腳的歌手,當唱到高音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他總是臉紅脖子粗的,脖子上的青筋也會暴得老高。好的小說語言也是這樣,它會四兩撥千斤讓你表達得是那樣的輕鬆自如。

小說家的敘述文字,就好比是一個畫家筆下的線條,當我們看到一幅畫,我們看到的是畫而忘了線條的時候,這畫才稱得上是畫,如果我們看到的不是山水,不是人物,而是一個個線條,那畫就可想而知了。

我個人認為,小小說的短,不是靠“惜墨如金”來控製的,更多的是素材本身的因素來決定。

任:你眼中的中國小小說的目前的整體水平是怎麼樣的?

蘆:由於工作關係,這兩年我寫得較少些,但我還在不斷閱讀小小說。我發現很多成熟的作家都還在不停筆耕,佳作不斷,更欣喜地看到一些更年輕的加入到小小說創作隊伍中來,常有讓人驚喜的篇章。可以說,小小說這種文體經《百花園》和《小小說選刊》的不斷倡導和規範,已完全成熟,產生了眾多的優秀作品,在整個文壇獨立一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華文小小說乃至世界小小說領域,中國的小小說文體都處於領先的地位。

任:你現在是一家故事刊物的主編,作為一個小小說作家,這對你編故事刊物有無影響?

蘆:有的。小小說是純文學,故事是通俗文學,我們知道,故事這種文體是由最初的口頭傳播演變而來。隨著全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更高,故事讀者的欣賞水平也在提高,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故事也要負載一定的文化含量。我編故事雜誌,一方麵照顧故事的可讀性,一方麵注重提高故事的文化含量,努力使讀者得到身心愉悅和藝術熏陶的雙重享受。我們的雜誌已經辦了10多年,發行量不斷上長,擁有廣泛的讀者群,說明我的這種嚐試是成功的。

當然,由於我自己對小小說的摯愛,我在我的刊物上開了一個欄目叫“小小說展台”,雖然每期隻刊發一篇小小說,但我的意圖很明顯,我是希望通過我的刊物,讓更多的故事讀者去了解小小說這種文體。

任:我們知道,小小說因作為篇幅短小,容易操作,發表園地也相對多些,吸引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的參與,每年產生的篇幅可能數以萬計,請問這是小小說繁榮和成熟的標誌嗎?

蘆:可能問題沒有那麼簡單。一方麵,參與者多了,使得百花齊放,讀者有機會欣賞到風格各異的小小說作品;一方麵因篇幅短小,發表相對容易,又可能泥沙俱下,產生了一些粗糙之作,影響了小小說整體的質量甚至聲譽(這裏邊有個奇異的現象,一個讀者看到一篇質量不高的短篇小說,最多說這個短篇寫得不好,可能不會下“整個短篇小說一團糟”的結論,而一篇很爛的小小說往往會引起人對小小說文體的片麵認識甚至整體質量的質疑),所以作為一個小小說作者,不能隻求數量,或者隻圖發表為滿足,而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努力寫出高質量的小小說作品。

任:一個小小說作者怎樣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寫出高質量的作品?

蘆:可以用“三多二少”來概括:多讀書,多觀察生活,多練筆;少些飄浮,少些急功近利。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