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父母怎樣教,孩子才肯學(3)(2 / 3)

堅強的意誌力是注意力的保證。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控製能力,教育孩子要學會同分散注意力的幹擾作鬥爭。

很多小學生都有這個毛病,無法集中精力聽講或學習。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

第一,天性使然。一般來說,兒童的注意力相對於成人來說,本來就短暫一些。據調查統計:孩子的集中注意力會因年齡而有階段性的差異,兩歲的幼兒對一件玩具的興趣隻能持續幾分鍾,四歲幼兒的注意集中力隻能維持四五分鍾,六歲兒童大約10分鍾,小學生20分鍾左右,中學生30多分鍾。所以說,孩子偶爾走神,並不是什麼大問題,父母不必大驚小怪,也不可過分苛責孩子。

第二,缺乏興趣。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還是會有精力非常集中的時候,例如看漫畫故事書或玩電腦遊戲等,可見孩子注意力並非不能集中,其根本原因在於孩子對所學的東西或所做的作業不感興趣。

第三,運動不足。現在的孩子普遍運動量不足,孩子與大自然接觸的機會過少,這都會影響孩子的觀察能力。再加上在幼兒時期時,父母長期將孩子摟抱在懷裏,使得孩子缺少練習抬頭、滾地等活動的機會,從而造成感官係統發展不良,如孩子的手、眼、腦、口、耳之間協調性不夠,或單一係統發育較慢,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第四,貪玩。小孩子都貪玩,孩子也許心裏惦記著他的動畫片,也許突然想起了遊戲裏某個有趣的環節,也許羨慕窗戶外玩耍的孩子們……這些都會導致孩子分心。

第五,身體不舒服或心情不好。孩子身體不舒服或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也會導致他分心。

注意力不集中,輕則影響學習效率,重則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和陰影。所以父母應從小就著手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對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應及時予以糾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幫孩子樹立一個目標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大多都專注於自己的事業,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比如說昆蟲學家法布爾童年時觀察昆蟲習性,從早到晚伏在大石頭旁看螞蟻搬家。正是這種長久的專注,才使他有了日後的成功。多和孩子講講類似的故事,讓孩子明白集中注意力的意義。父母要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目標,對於很小的孩子來說,這個目標可以具體到每一堂課、每一次作業。有了目標,孩子才會集中注意力去追求那個目標。

2.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提高孩子注意力的前提。有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大腦皮層形成興奮中心,使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和成才關係密切,例如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博士,其父母經常給他講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牛頓等的故事,使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兒童的興趣要以遊戲的方式來帶動,所以父母應多想想點子,采取方法來培養孩子對學習和寫作業的興趣。

3.培養孩子的意誌力

堅強的意誌力是注意力的保證。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約束、控製能力,教育孩子要學會同分散注意力的幹擾作鬥爭。無論你采取怎樣的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都必須承認:許多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也比較單調乏味,但這卻是求學途中必須付出的代價,所以父母應通過一些磨練性的鍛煉,如長跑、爬山等活動,來培養孩子的韌性和意誌力。

4.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聆聽能力

孩子聽講時注意力不集中,這是缺乏觀察能力和聆聽能力的體現。孩子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不知道該注意什麼,也不知道到底聽什麼、記什麼對自己有用,於是分神。所以父母應著手培養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多帶孩子去看看大自然,讓孩子仔細觀察一朵花、一隻鳥,然後寫觀後感(可以隻是寫幾句話),孩子寫得越細,就給予越多的表揚或獎勵,以此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5.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

對於做事情容易分神的孩子,父母應采取係列措施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避免外界因素使他分神;給孩子安排一些休息時間,告訴孩子,如果累了,可以休息幾分鍾,但學習期間一定要認真;給孩子安排的時間要合理,如果時間太寬裕,孩子就會邊寫邊玩;孩子學習時,父母不要打擾。

找到樂趣,孩子才肯讀書

培養最了不起的孩子

有了樂趣孩子才會喜歡讀書,所以,父母一定要選擇孩子喜歡看的書。

在過去娛樂項目比較缺乏的年代,閱讀對孩子來說,簡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然而現在,不喜歡閱讀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古訓,似乎早已被現代人拋諸腦後。然而,閱讀正是培養孩子思維能力,擴大孩子知識麵,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對於不喜歡閱讀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想辦法提起他的興趣。孩子為什麼不喜歡閱讀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