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父母怎樣教,孩子才肯學(4)(1 / 3)

製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學習計劃,必須在了解孩子的學習量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父母在孩子稍大以後,就應該花上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通過檢查孩子作業、觀察孩子寫作業、觀察孩子做測試題、與孩子的老師交流等多種方式,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內容包括:孩子對學習的掌握程度如何?強項和弱項分別是什麼?做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背書需要多長時間?孩子的學習效率如何?對知識的接受速度如何?隻有把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製定計劃才能更細致、更科學,更有可操作性。

2.給孩子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目標應包括長期目標、中期目標、短期目標等。長期目標可以長到鼓勵和要求孩子在半年甚至是一年左右的時間內,每門課分別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短期目標可以具體到每一次作業的時間和質量。比如記三個單詞,看一個小時的課外書,等等。科學安排時間這一點也很重要,什麼時間學習,什麼時間玩,什麼時間看書這都需要科學的安排。對時間的安排應該根據孩子的學習習慣來定,例如:孩子喜歡先吃飯再寫作業,就要順應孩子的要求,否則孩子餓著肚子沒心情寫作業;而如果孩子喜歡寫完作業再吃飯,父母就應該尊重孩子,推遲晚飯的時間,或者等孩子寫完作業以後再開飯,中途不要打擾孩子。另外,做每一項活動的時間都應該盡量具體,並且依據孩子的學習能力而定,既不要太嚴格,也不要太寬鬆。太嚴格了,會給孩子造成過大的壓力,造成孩子精神緊張;太寬鬆了,孩子容易養成拖遝、磨蹭的壞習慣。

3.父母要監督孩子完成學習計劃

家長的監督指導也很重要。孩子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新鮮感,當你和他製定一個計劃後他前兩天會很守信的,可是過上幾天就難以堅持了。這個時候你要督促他一下。當孩子感到厭煩時,一定要鼓勵他,耐心地給他說堅持就是進步的道理。

更正孩子對學習的認識

培養最了不起的孩子

要想讓孩子增加學習興趣,首先要使他們了解到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孩子是天真而又單純的。對於有用的東西他們會接受,對認為沒用的東西會拒絕。因此,要讓他們提高學習興趣,就要使他們了解到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討厭學習的孩子多少都會有類似學習有什麼用的疑問和不滿。其實,家長又何嚐不是這樣。當被孩子問到“學這些東西有什麼用”的時候,家長有時也不能很自信地做出回答,最多找一些類似“不好好學習的話,今後考大學的時候要吃苦的”,或者“找不到好工作”之類的理由。孩子是坦白的,對於有用的東西他們會接受,而他們認為沒有用的東西就會拒絕。所以,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學習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

下麵就是一些把生活與孩子的學習聯係起來的方法:

1.讓孩子參與製定家庭旅遊計劃

隻要稍微考慮一下就能夠找到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好辦法。比如,全家去旅行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來訂立旅行計劃。可以不用做得很複雜,比如旅遊路線的設計,關於目的地的觀光指南等。這樣一來,孩子一定就會去翻地圖、查地理課本,不知不覺當中學習了地理課。說不定從此就愛上了地理課。而且,讓孩子來訂立計劃,他就自然會擔負起領導責任。這樣既能夠讓孩子學習了知識,又培養了他的積極性,真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2.讓孩子幫助爸爸做剪報

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他小的時候爸爸經常讓他幫忙做剪報,所以他開始對身邊的事情產生興趣,奠定了事業的基礎。在做剪報的時候,孩子就會去閱讀,雖然讀懂的東西不多,但也是一種學習。而且,孩子也可以看到爸爸仍然在不斷地學習,這給孩子帶來的刺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人們經常會說,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所以,即使沒有人天天督促,如果看到家長每天都在學習,孩子也就會對學習產生興趣。可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對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3.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

帶孩子去博物館的時候,父母要興致勃勃。有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帶著孩子去博物館。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往往過於強調教育目的,好像自己完全是為了孩子不得已才來的。這樣,孩子也就會沒精打采。有些父母則饒有興味地參觀,這樣孩子也就興奮不已。例如,有些父母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帶孩子去天文館。到了之後,就叫孩子自己去看,自己則在休息椅上睡大覺。本來是要讓孩子體會一下科學的奇妙,卻完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如果家長表現出很大的興趣的話,孩子也就會很自然地發現學習的樂趣。

4.每天都爭取有十分鍾左右的時間,全家坐在一起學習

孩子在家裏一個人坐在書桌前麵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想,為什麼隻有我必須學習呢?特別是當他看到別人都在玩的時候,很可能使他心不在焉,甚至幹脆放下手中的作業而玩起來。可以說,孩子的這種心理作用加深了他們的厭學情緒。反過來利用這種心理作用也是治療孩子的厭學症的一個方法。比如,每天哪怕隻抽出來十分鍾的時間,全家人都學習。那麼,孩子就不會對於自己的學習心存抱怨了。同時也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大家一起做同樣的事情是件很快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