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父母怎樣管,孩子才肯服(2)(2 / 3)

父母對子女,應該是盡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父母應盡力解放孩子的潛能和心靈。但父母總是習慣性地把孩子年齡小與思想幼稚劃上等號,甚至無意中讓孩子“穿上了父母自己的鞋”,用父母的價值觀作為判斷標準,來判斷孩子行為的對錯。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在成長,而且也沒有注意到孩子在成長中,已經形成自己獨特的價值取向。

一位哲學家曾經在國王的禦花園中思考問題。一天他隨手從地上拾起兩片樹葉,拿在手中仔細觀察。突然,他腦海中迸出一個想法:世界上有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呢?於是,他在偌大的禦花園中不停地尋找。可是,過了很多天,他都沒有如願地找到自己的目標,於是最終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兩個事物。孩子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和心靈。

有位女生在她的日記中這樣寫道:“很多時候,我總覺得爸爸媽媽的想法實在老土。比如,我認為女孩子不一定要文靜、要淑女才像個好女孩,那種觀點現在早就不流行了。如果哪個女孩像林黛玉那樣嬌滴滴的,可真讓人受不了。可是,我爸媽就看不慣我像個男孩子那樣,剪個寸兒頭,跟男同學稱兄道弟,說話大大咧咧。他們總覺得作為女孩就要有女孩的樣子。可是,為什麼老要像別人那樣,不能做自己呢?我愛穿什麼是我的自由啊!女孩剪短發,男孩留長發,本來就是兩性回歸嘛。”

孩子的價值觀了,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但受家庭環境的影響最大。父母的觀點總是有形無形地影響著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深入到了孩子的無意識中,有時候陳腐的觀念束縛了孩子潛力的發揮。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就必須有一個這樣的條件:擁有自己的自由。這個自由,是心靈的自由。

有一個小女孩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花園的草地上有一些用於澆花的水噴龍頭。小女孩很想玩水,卻又不敢去打開水龍頭,顯得十分猶豫。外婆看到後,鼓勵她說:“寶貝,不要怕,你可以打開它的。”但是這個小女孩卻說:“不行,我不能打開它。因為我的保姆告訴我不可以玩水。”外婆繼續勸說道:“但是她現在不在呀,外婆讓你開。”可小女孩竟然說:“不行,保姆說了,那也不行。”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心靈被她的保姆代替了,主人不再是自己。孩子把自己的心靈變成別人的命令與觀念的奴隸,這是一件多可悲的事。

長期壓抑孩子自己自由的價值取向,使孩子的心靈迂腐不化,消磨孩子的想像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必將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必須尊重孩子的心靈世界,尊重孩子正當的價值取向,培養孩子自由的精神。

一個人的價值取向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仿佛人生路上的燈塔,靠著它而不依靠別人或者父母,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奔跑。而使孩子產生自己獨特的價值體係的關鍵是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決定。這樣不僅使孩子得到尊重,使之形成一定的自我行事的準則,還能培養孩子的主見和決斷力。讓孩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必須讓孩子肯定自身的價值,一個處處受到製約,沒有自信的人很難形成一套科學的價值觀。首先對孩子生活上的一些自我選擇要尊重,比如孩子想要穿什麼樣的衣服,這說明他已有自己的審美觀點和情趣,隻要不是太出格,就讓他自己選擇。

明明上初二了。一天,放學回來他對媽媽說,要買一雙鞋,並告訴媽媽要買什麼樣式的鞋。第二天,明明媽媽跑了一上午,買回了一雙鞋,可明明一看說不是他要的那個樣式,無奈,第三天,明明媽媽又跑去換了一雙,可明明還是說不行。最後,還是明明自己去挑了一雙鞋。明明說媽買的鞋“樣式太老,不新潮”,明明的媽媽卻說“小孩子要什麼新潮”。父母不宜用自己的標尺來控製和幹涉孩子的價值觀。否則,長此以往,孩子會認為他的想法總是被大人們忽視,造成對自己的觀念的懷疑,甚至因長期遭到父母的忽略,在心理上與父母發生對抗。

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選擇與決定還體現在對孩子的批評上,有些批評無疑大大殺傷了孩子的價值取向。當孩子做錯了事或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忍不住要批評孩子,比如:“沒出息的家夥”,“你要是能把事情做好,那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你怎麼沒皮沒臉的”,“我的臉都讓你給丟盡了”,“我真為你害臊”等等。家長這種破壞性的批評,會讓孩子泄氣,瞧不起自己,並產生抵觸情緒。因此,隻要是孩子的正當選擇和決定,父母不僅要尊重,還要鼓勵和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