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和幾個好朋友約好了,周六晚上都去趙凡家,下下圍棋,同時也商量一下升學考試的事情。吃過晚飯,他向爸爸請示時,爸爸卻大聲喝斥:“不許去,給我在家裏呆著!”一旁的媽媽替安寧解釋:“他去和同學商量考試的事。”可是爸爸仍然聲色俱厲:“升學的事還要和同學商量?用不著!開家長會的時候,我跟班主任已研究定了,你隻要好好念書,考高分就成了。”爸爸教訓完安寧,又轉過臉來衝著媽媽喊:“就是你縱容他,慣得簡直不像話!”安寧的心裏難過極了,他不僅僅由於爸爸的阻攔使他在同學麵前失了約而難過,也為爸爸如此的專橫武斷而難過。其實,他知道爸爸也是疼他的,爸爸每次出差都不忘給他帶禮物回來。可是,安寧就是受不了爸爸對他自己事情的粗暴幹涉。所以好多時候,他心裏有事,寧願憋著,也不跟爸爸講,免得又招爸爸的責罵。
簡單粗暴是人格修養不成熟、不完善的表現,也是不文明的表現。誰都不會喜歡專製的領導或同伴。子女對專製的父母同樣也是反感的,盡管表麵上可能表現得“惟命是從”。
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往往把好事弄成壞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事後不少父母也後悔莫及,但由於未下大決心克服這種毛病,後悔歸後悔,再遇事依然故我,舊病複發,弄得孩子見父母如同老鼠見貓,把最有前途的性格都嚇沒了,何談溝通交流,更何談父母子女之愛?
有的父母粗暴不僅表現在訓罵上,還動不動就施之以棍棒。脾氣倔強的孩子,會寧肯叫粗暴的父母打死,也一聲不吭,不願屈服於家長的不合情理的要求。而這種性格很可能進一步激化了素質低劣、性格暴躁的父母的火氣,隨之而來的是更狠的毒打。
有知識、有修養的父母應該明白,粗暴的態度、壓製的辦法比孩子的錯誤性質要嚴重得多,也令人痛心得多。教子主要是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內容,啟迪和教育孩子的上進心,讓孩子自然健康地發展。粗暴地強迫孩子如何如何,效果從來不好。
孔子曾說:“鞭撲之子,不從父之教。”意思是:被鞭子打過的孩子,不會聽從父母的教導。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專橫隻能招致反感,最終結果隻能與美好的願望背道而馳。
如何教育不服管的孩子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服管教,父母不要謾罵、不要體罰,要在家庭中發揚民主,鼓勵孩子申辯。這可使孩子感覺到無論做什麼,隻有“有理”才能站穩腳跟,這對孩子個性發展極為有利。
孩子不服管教讓很多父母頭疼不已,如果處理不好,會激化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甚至造成家庭不和。但很多時候,“不服管教”隻是父母眼裏單方麵的定義,之所以把孩子看作“不服管教”是因為孩子屢屢忤逆大人的意願,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要或心聲。因此,麵對不服管教的孩子,父母一定要謹慎應付,科學處理。
12歲的佳佳星期六想和同學去逛百貨商場,然後看場晚上7點的電影,大約9點半以後再回家。媽媽不知道該如何回應佳佳的要求,就說:“六年級的孩子可以自己去逛百貨公司、看電影嗎?”
佳佳想要說服媽媽:“媽!求求你讓我去嘛!其他的同學都去過了,隻剩下我。她們都笑我像個小木偶一樣,什麼事都不會自己做!”
媽媽仍然堅持自己的看法,說:“讓你們自己去逛商場我真的很不放心。”
佳佳有點急了,大聲說:“大家都這樣,為什麼我就不行!”
“佳佳,我先打電話給小萍的媽媽,”媽媽希望有更多時間和資訊來做決定,“你和小萍是好朋友,我想看看她媽媽是怎麼決定的。”在電話中,媽媽了解了其他孩子的經曆。最後,媽媽們決定讓孩子們星期六去逛百貨商場兩個小時,晚上如果要看電影,必須有一個大人陪同。這樣,孩子有某種限度的自由,大人也比較安心。“媽!這種規定太無聊了吧?”佳佳不以為然。“寶貝,規定就是規定。你可以決定遵守它,去逛街看電影;或者幹脆不去。你自己想一想。”媽媽平靜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