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父母怎樣帶,孩子才聰明(1)(2 / 3)

為了讓遊戲盡可能地豐富,父母不妨為孩子準備盡可能多的玩具,同時,與孩子一起動手設計一些精美的玩具。

總之,隻要父母平時在生活中多動腦筋,就會發現適合孩子的遊戲層出不窮。隻要我們堅持不懈地與孩子一起步入“遊戲旅程”,相信在遊戲中長大的孩子,一定是一個聰明的孩子。

在遊戲中開發孩子的潛能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遊戲本身是快樂的,在遊戲中的學習,不需要你去強迫,知識本身就是令孩子愉悅的,學習本身就是快樂。

相信,很多父母都關心怎樣讓孩子更聰明的辦法。其實,要讓孩子很聰明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讓孩子在遊戲中發展智力,提高智商。這樣的方式要比“填鴨式”教育效果更好。因為孩子喜歡在快樂中學習,孩子本身具備了自動吸收知識的學習本能,而遊戲、玩耍使孩子心情愉悅放鬆,接受知識的效率更加高。因此父母要充分把握孩子的天性,寓教於樂,教孩子在玩中學,在遊戲中成長。父母這樣帶孩子才會更聰明!

學習不隻是在書桌邊死記硬背,如果為了學習而把孩子累得彎腰駝背,不僅是殘酷的,而且是低效的。我們知道孩子喜愛遊戲,那麼父母不妨給孩子準備一些具備知識學習的工具以供孩子玩耍,讓其在玩中獲取知識,一則滿足了孩子的玩性,二則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一舉兩得。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更聰明,盧女士給4歲半的女兒準備了一些諸如數學卡片、運算板等數學教具,以此作為她的玩具,任她整天擺弄。慢慢地,女兒開始問起媽媽教具上的數字。盧女士終於等到了預期的效果,於是她細心地告訴女兒運算法則,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女兒能夠用運算板做40以內的加法運算。之後,女兒很快學會了減法,並很快能脫離教具工作。她可以在50分鍾內筆算五十多道的減法題,這讓盧女士感到震驚。進位題及連加題女兒做得也非常嫻熟。盧女士與女兒一起做“銀行遊戲”,那些龐雜的數量、數卡都由女兒一個人完成。女兒樂此不疲地操作著運算板,加法操作板運用嫻熟後又開始操作乘法運算板。盧女士知道,孩子學到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她開始喜歡數學了。

很多家長怪孩子淘氣貪玩,卻不知道在孩子的“玩”中孕育著成功的要素。特別是年幼的孩子,父母越是壓抑他們愛遊戲與玩耍的本能,他們對父母的教育越是不感興趣,甚至排斥學習,其實這哪是排斥學習,是他們在排斥父母的教育方式。

孩子愛玩是“秉性難移”,父母何不順其自然以教之呢?讓孩子在遊戲、玩耍中掌握一些最基礎的知識,如學習識數、認字、畫畫、講故事、簡單計算等。寓學習於遊戲之中,讓孩子邊玩邊學,在玩中學。父母可以充分利用孩子愛玩的天性,把孩子的學習同孩子的生活和需要聯結起來。生活中處處都可以成為孩子遊戲與玩耍並學習的場所,比如節假日全家人聚會或者來客人,可以讓孩子來安排,讓孩子數數來了多少人,每人發一個蘋果共需要拿出多少個蘋果,或者和孩子一起玩數字遊戲或者猜謎遊戲來豐富孩子的知識量。

此外,孩子喜歡亂拆玩具也是充分讓孩子學習知識的契機。父母常常為孩子拆玩具感到頭痛不已。例如,花幾十元錢給孩子買了一個會自動開車、響喇叭、亮車燈、轉彎的電動玩具卡車,可沒過幾天就被孩子拆了個七零八落,好好一件玩具被拆成一堆廢銅爛鐵。但孩子喜歡拆玩具,應該說是孩子求知探索的一種表現,很多發明家如瓦特、愛迪生走上發明之路就是得益於幼年愛拆裝玩具,瓦特小時候就出於探索而拆壞了家中的鬧鍾。父母應在方法上引導孩子積極地思考,傳授給孩子玩具的原理知識。如果發現孩子喜歡拆玩具,在購買玩具的時候就多給孩子買一些易拆裝的玩具,讓孩子在拆裝玩具中增長知識,培養興趣,甚至和孩子一起拆裝,探索其中的奧秘。

總之,父母別把孩子的遊戲與玩耍當成孩子的無聊行徑,應積極利用孩子的天性本能,把孩子的天賦發揮至最大。

比如,父母可以帶孩子遊山玩水,進而讓孩子在遊覽中學習知識。因為孩子天性喜愛小動物,喜愛大自然,尤其喜歡跟夥伴們或者父母一起遊山玩水。父母也應趁此機會盡可能向孩子傳授知識和學問,這比空洞的說教與不知所雲的灌輸要生動有趣得多。在遊山玩水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學會一些自然科學、生物學、建築學和曆史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還可能得到某些深刻啟示。

遊山玩水是獲得學問與知識的最好方式之一。如果家長想把孩子帶進大自然,卻把“遊山玩水”當成了“遠征”,給孩子帶上大包小包的零食與飲料,一到目的地,簡單地轉一圈就開始野餐,自然景色沒細看,收獲也沒有,那這就太掃興了。去遊戲與玩耍一是能陶冶情操;二是能拓寬孩子的視野。孩子遊山玩水不僅獲得知識、逐漸形成對大自然濃厚的興趣,還能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的心靈世界。有些孩子在戶外遊戲與玩耍歸來之後,他們會把所見特別是心得、感受寫下來。這一過程就是藝術升華的過程,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得到深化,比如在攀登山峰的過程中,孩子自己能堅持下來,這可能對其是一次難得的勝利,更為可貴的是攀登會使孩子產生“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的信念,這是在書本學習中難以體會到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