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父母怎樣帶,孩子才聰明(1)(3 / 3)

家長應鼓勵孩子在遊戲與玩耍回來後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當然,在遊戲與玩耍的過程中,應不斷激發孩子的靈感。在這個世界上,許多美好的景物都是存在於山水之間的。帶領孩子走出去吧!帶他們跋山涉水,讓孩子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努力發展自己的決心,使他們的知識得到內化,使孩子的精神世界充滿安詳與詩意。

在培養孩子玩時,父母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孩子在拆玩具時,注意孩子的安全

孩子拆玩具,父母不要太在意經濟損失。孩子在拆玩具之時,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2.遊山玩水時要注意的事項

帶孩子去郊遊,要對地區的情況有所了解。比如準備去的地區是平原還是山地,路途遠不遠,道路好不好走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3.給孩子做必要的防護措施

若父母帶孩子遠遊還應注意防止小兒暈車等情況;帶一點基本的藥品如治療傷口出血的“創可貼”;治療扭傷的“關節止痛膏”、“跌打丸”等,以防意外。

在遊戲中教孩子學會做人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遊戲絕對是教孩子懂得尊重、體貼他人的一種方式。父母應要求孩子在遊戲中同情弱者,關心和體諒他人,遵守規則並與小夥伴友好相處。

遊戲是培養健康的人生觀的重要起步。人類的活動有三種基本的形式:遊戲、學習和勞動。當孩子處於幼年時期,社會勞動與學校學習都還不在其能力之內,遊戲便是兒童的主導活動。遊戲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怎樣做人是個很廣的概念,但它無非包括兩個主要方麵,一是自我性格的完善,二是道德的健全。雖然孩子在遊戲中學到的做人的規則不全麵,但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遊戲基本能反映孩子的道德水平和性格特征。父母應利用孩子愛遊戲的天性,引導孩子做身心健康的人。

孩子當然不可能隻靠遊戲來培育自己的性格,但是遊戲中所體現的孩子的性格是做人最基本的性格要求,比如做人的基本性格要求講究堅強、勇敢、自信、克製和合作等等。

孩子在玩躲貓貓的遊戲中,基本的原則是有一個人先須回避起來,這使得雙方都有種期待。這個回避的小孩必須先保持克製和忍耐,等大家都躲藏好後,他才從回避狀態變為搜尋者。體現孩子的性格就在於,當遊戲中大家躲藏好後,看自己能堅持多久直到熟悉的麵孔再現。一方麵是躲藏者們保持耐久性,另一方麵是搜尋者如果暫時找不到躲藏者時,必須要保持冷靜,要有勇氣和信心堅持下去,這個遊戲過程就在不知不覺中培育著孩子的性格。

性格的形成不同於知識的接納,父母用嘴巴傳授知識,孩子大多能吸收,如果想僅僅用語言使孩子形成某種性格則是萬萬不可能的。可以說,孩子特別是幼小孩子的基本性格是在遊戲玩耍中鞏固發展的。因此,父母可以借助遊戲幫助孩子強化優秀的性格,削弱不良的性格。比如孩子在與其他的孩子進行跑步比賽的遊戲中,孩子因為跑不過別人而灰心時或者想放棄時,說明孩子的性格中帶有軟弱性,父母就應鼓勵孩子繼續下去,堅持到底,鍛煉孩子的毅力;當孩子在遊戲中表現出很強的合作意識時,父母可以鼓勵他,進一步培養孩子協作的精神,培養孩子善於組織、合群的性格特征。

又如有些孩子在遊戲中不願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由於這種不願與人分享的心理,往往使這些孩子在玩耍中得不到認可,久而久之容易形成獨來獨往的孤僻性格。針對這種情況,父母要注意引導孩子孤僻的性格,要注意培養孩子熱情大方的品質,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集體的協作性的活動,讓孩子學會如何與別人良好相處。此外在遊戲中也可以培養孩子有始有終的性格,比如孩子積木砌的房子總是不到一半就垮了,這時父母應引導孩子繼續下去,直到把自己的“工作”做成功。

倩倩昨天還說拚圖最好玩,今天就嘟起小嘴,生氣地說:“這個拚圖不好玩!”爸爸看見了問她怎麼了。倩倩使勁地說拚圖不好玩,不想玩了。爸爸微笑著說:“我看不是吧!是不是拚不出來了?”倩倩聽了,臉都紅了,但是不承認。爸爸鼓勵她繼續拚圖,結果半小時後,拚圖又被倩倩推到一邊。“不好玩,不好玩,就是不好玩,我以後再不玩這個拚圖了。”倩倩的小臉漲得紅彤彤的,小嘴撅得高高的。“嗯?”爸爸問:“還沒拚出來?”“你看……”爸爸把拚圖拚了拚。奇怪了,倩倩拚不出來的拚圖被爸爸拚好了。倩倩看了說不出話來了。於是繼續拚圖,又過了半個小時後,她拚好了圖,高興地告訴爸爸:“爸爸,原來是這樣子的啊,我拚好了。”爸爸笑了,對倩倩點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