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父母怎樣帶,孩子才聰明(2)(1 / 3)

上麵的這個事例告訴我們在遊戲中如何培養孩子的耐性,同時這也告訴父母,當孩子在遊戲中受挫折後,需要家長能夠給予指導和幫助。幫助孩子增強對玩具的興趣、增強對遊戲規則的遵守,鍛煉兒童的意誌力和耐力。

遊戲活動是孩子獲得發展,健全良好心理性格的必由之路,對於年幼無知的孩子來說,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學習,因此,讓孩子在快樂的遊戲中培養良好的性格,將是影響他們一生的大事。

在遊戲中,孩子的道德素質可以得到很好的培養。這裏的道德當然也不是指全麵的社會道德規範,而主要是指道德規範的雛形。父母應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道德感,引導孩子做個有道德感的人。

孩子在遊戲中進行學習、不斷成長,逐步形成從“生物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家庭教育與此密切相關。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在遊戲中喜歡“稱霸”,欺負別的小朋友,不但不勸阻,反而認為自己的孩子這樣做不吃虧;孩子在遊戲中欺騙別的小朋友,家長卻認為是自己的孩子腦子聰明。雖然這隻是孩子在遊戲中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了習慣,可能就真成為生活中的“小霸王”了。因此,在孩子的遊戲中,父母應教孩子怎樣做有基本道德的人,這事關孩子的未來人格的形成,即使暫時有所損失也在所不惜。

家長應該通過自己的言行,利用遊戲中的實例來培養和發展孩子健康的品德。如有些孩子在遊戲中由於不小心損壞了東西而不承認,或者為圖表揚而虛報成績等,這是孩子懼怕家長責怪的緣故,如果父母在遊戲中給孩子這樣的暗示:隻要不是故意,隻要勇於承認錯誤,做誠實之人,是可以得到原諒的,哪怕是損失了一些東西,那麼,孩子自然也就不會說謊了。

在遊戲中還可以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性格,當孩子在遊戲中失信或者不遵守大家一致認可的規則,那麼下次就可能再也不能參與夥伴們的遊戲了,對迫切需要夥伴的孩子來說,這是很嚴重的問題,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孩子會遵守諾言。

此外家長在與孩子的遊戲中也可以培養孩子講禮貌、遵循一定道德規範的習慣,例如一個小孩子看完電視後,非常粗野地跟媽媽說:“快做飯,我餓了!”這個時候,媽媽就以和孩子玩童話遊戲的方式回答說:“呀,這是哪頭大灰狼,不懂禮貌,把媽媽都嚇壞了。”這時,孩子猛然理解了,於是就會緩解語氣說:“媽媽,我現在有點餓了,你可以做飯給我吃嗎?”讓孩子在遊戲中逐漸成為具備基本道德意識的人,這對孩子健全的人格養成無疑也是非常有益的。

以下是父母利用遊戲培養孩子的幾個建議,家長們可以試一試:

1.讓孩子在遊戲中模仿成人

比如做“商店遊戲”,孩子充當售貨員,一會兒忙著給“顧客”拿東西,一會兒忙著打掃商店衛生;也可能做“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中充當“媽媽”,係上小圍裙操持家務,一會兒做飯,一會兒洗菜,在遊戲中培養孩子愛勞動、手腳勤快的好習慣。

2.多給孩子講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多與孩子說一些諸如《狼來了》等教孩子做人的童話故事,使孩子體會到做人的道理,教孩子做人不是教孩子使心眼,而是做堂堂正正的人。

3.在遊戲中正確的評價孩子

孩子對遊戲的勝負反應最為強烈,當孩子在遊戲競爭後,父母在評定勝負時,家長一定要做到準確、客觀,使孩子受到啟發、教育,否則將失去遊戲的教育價值。

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規則

培養最聰明的孩子

在孩子的遊戲中,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任何遊戲都有規則,社會也一樣,也有很多規則;隻有先遵守一定的規則,才能使遊戲成功;而要在社會生存,也必須遵守一定的社會規範,否則自己的努力將受到限製。

孩子天生愛遊戲和玩耍,父母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小孩子的消遣,沒什麼意義,其實孩子的遊戲、玩耍中隱藏著社會的規則,孩子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了社會性的規則,比如玩捉迷藏的遊戲讓孩子極度開心,但它是有基本原則的,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個人先藏起來,而且事先製定的遊戲規則是要大家一致認可的。那麼這個遊戲中就有了這樣的潛規則:民主、少數服從多數、不服從規則不得遊戲、犯規者受“懲罰”等人類社會規則雛形。這些基本的人類社會規則的習得,常常不是父母絮叨的功勞,而是孩子在遊戲與玩耍中自然領悟的結果。

著名心理學家埃裏克森認為,遊戲是兒童有可能安全地操練以後在現實生活中將被規定要做的事情。因此,父母不必太拘束孩子的愛遊戲的本能,要讓孩子在遊戲與玩耍中學習生存法則。

但是現在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知識學習放在首位,其他的都要為之“讓路”,不錯,這樣可能會使孩子變得“知識淵博”,但是不通“世故”、不懂社會生存的人,他的知識將可能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不適應社會規則意味著不知如何參與團體合作或與別人的競爭。現在社會的“高分低能”現象就與父母的這種教育有關。其實孩子遊戲的方式就是天然的學習適應社會的方式,而父母陷入“騎驢找驢”的困惑中,忽視孩子的天性的結果是:現實往往與期望背道而馳。當然,尊重孩子的遊戲天性不等於放棄知識教育,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適應社會競爭,適應社會規則。舍棄孩子所有的遊戲時間和空間僅為學習成績服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父母要留給孩子足夠的遊戲空間和時間,每天如能自由而愉快地遊戲,孩子的身心即能順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