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專家:龐國芳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專家觀點:2001~2013年,央視報道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分析,非法添加和使用非食用原料,排前一、二位。2009~2013年,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係統通報,我國出口到歐洲、美國、日本、韓國等四個國家的食品,食品摻假也是主要問題之一,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也見證這個問題。大家知道福喜公司是1909年成立的跨國公司,這個事情現在才發現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結論:食品安全是一個永恒的問題,摻假仍是今後食品安全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J 鋁超標
解讀專家:李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助理
專家觀點:在食品生產和餐飲環節,可能的確存在一些食品生產企業或個體戶超範圍、超量濫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但消費者對待鋁對健康的影響,要有正確的認識。根據評估結果,國家衛計委積極采取措施,聯合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發文對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做出調整。在嚴格執行新標準的前提下,此舉可大大降低我國居民膳食鋁攝入水平。
建議:
1.科學評估是食品安全監管的基礎,根據評估結果,修訂公布了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生產企業應嚴格遵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規定。
2.應加強監管,嚴厲打擊超範圍、超量濫用含鋁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3.公眾應保持均衡飲食,以免因偏食而攝入過多的鋁。
K 大連海參抗生素
解讀專家:陳峰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北京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食品與生物資源工程研究所所長
專家觀點:央視的報道原意是指海參養殖由於排放汙水問題造成對海洋環境及生態的破壞。然而,該報道卻被很多其他媒體詮釋為用大量抗生素養海參造成食品安全問題。這種報道不夠科學準確,已對當地海參產業造成較大衝擊。
其實國家對養殖業使用抗生素有嚴格的規定,正確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
建議: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監管,對海參養殖業的汙水排放定期抽檢並進行嚴格監管,防止海參養殖過程中違規大量使用抗生素。海參養殖戶應嚴格按照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係規定實施養殖和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隻在海參育苗階段使用適量抗生素,加強海參養殖的規模化和集約化並建立可追溯體係。
L 食品監管體製改革
解讀專家:羅雲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
專家觀點:食品安全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問題。圍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製度這一總體要求,2014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啟動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訂程序。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從法律層麵鞏固了食品安全監管體製改革的成果,為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提供體製製度保障,是“依法治國”精神的重要體現。
建議:長遠來看,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製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革空間,需要做好頂層設計,謀定而後動。近期應在監管職能、監管績效和中央與地方監管職責劃分等方麵作出相應調研和調整,治庸提效,並推進食品安全監管體製改革向縱深處發展。
結論:從2014年中國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進展來看,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的監管水平,職責相對到位,鏈條連接日益緊密,有了明顯進步,監管能力和水平亦有了提升,相信食品安全會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鄒佳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