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讓孩子學會集中精力。父母應有意地為孩子創設一些活動,使他們持久地沉浸在一種活動中,從而漸漸學會集中精力做事。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折紙、剪紙、搭積木等活動.在活動中,要盡量引導孩子並讓孩子知道,生活中很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時孩子餓了馬上要吃,渴了馬上要喝,想要什麼玩具當時就要買,家長可有意延緩一段時間,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以培養孩子的耐心。另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要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工具,以免分散注意。
3.家長要做出榜樣。很多孩子沒有耐心,是因為家長對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頭蛇尾。因此家長首先注意自己不要形成做事半途而廢的行為習慣。然後,再對孩子提出要求。在個做一種新的活動之前,必須讓他把正在進行的活動有個了解。如讓孩子去洗澡,應在開始燒水時就告訴孩子畫好這張畫後,就去洗澡。然後,在孩子洗澡之前,別忘了認真檢查畫到底畫完了沒有,這就是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另外,父母也應注意和孩子多進行交流,做孩子的夥伴。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參與孩子的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及時地鼓勵表揚孩子,如“你真了不起”,“你真行”,“你做得真好,下一次會更好”。父母的這些語言,對於孩子做事的堅持性是很有益的。當然一定要注意,不要以太忙為理由,而忽視做孩子的夥伴,有些父母甚至對孩子做出的努力不聞不問。這些對孩子耐心的培養都是極為不利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習慣13.糾正孩子虛榮心強的壞習慣
虛榮心是追求個人榮耀的一種欲望。這種欲望並不以現實為基礎,虛榮心越強的人偏離現實就會越遠。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不同的人目標也不一樣。有的人追求事業成功,有的人追求物質享受,有的人追求精神滿足,還有的人追求虛榮。虛榮心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東西,有虛榮心的人總想淩駕於他人之上,並在虛榮心的驅使下漸漸迷失自己。
據有關調查表明,獨生子女的虛榮心較強,在被調查的獨生子女中有20%存在較強的虛榮心。虛榮心往往會導致孩子產生其他心理問題,如嫉妒、自卑、敏感,這些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據報載,浙江南京市曾發生過一起重大的盜竊案,作案者是兩位中學生。他們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與別的同學攀比,在虛榮心的驅使下,盜竊了一居民家中的5.2萬元錢,然後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4天之內,揮霍掉了所有的錢,平均每分鍾花錢60元。他們購買最貴的衣服,到最高級的飯店吃飯,住最豪華的旅店,並且專門租了一輛車帶他們四處享樂,真是奢侈之極。
這個案件中的王濤生活在農村,自幼喪父,靠母親一個人幹活養家。雖然家庭條件不好,但媽媽從來不讓王濤在吃穿上受委屈,凡是別的孩子有的,王濤都會有。她覺得孩子已經缺少了父愛,如果在物質上再比別人差,那就太可憐了。所以媽媽平時總是省吃儉用,而對王濤提出的要求從不拒絕。王濤在小夥伴中間算是很氣派的一個,他感到很滿足。從小學到初中,王濤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在媽媽和老師眼裏,王濤是一個好孩子。
但是自從上了省城的高中,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高中的同學和他以前的同學家庭條件不一樣。現在的同學他們的父母都是高收入者,花錢如流水,穿的都是名牌,用的都是精品。相比之下,王濤顯得非常寒酸,以前的優越感再也沒有了。王濤的心裏產生了嚴重失衡,他不甘心落於人後。於是他每次回家都向媽媽要很多錢,和同學們比吃比穿來滿足他的虛榮心。起初媽媽還大方地給他,但後來媽媽實在承受不了,好幾次都拒絕了他。王濤見媽媽這個經濟來源斷了之後,就動了邪念:“別人有的我為什麼不能有,這不公平”。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王濤開始偷同學的錢,幾次偷盜都沒被發現,這更增加了他的僥幸心理。在金錢的誘惑之下,他越陷越深,最後夥同另一少年作案,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法律的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