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3)(1 / 3)

讓孩子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直麵自己的不足,加以克服,就能做到揚長避短,從而增加孩子成功的砝碼。

習慣37.糾正孩子浪費時間的的壞習慣

每個孩子都可能貪玩,要使孩子懂得珍惜時間,除了正確的教育方法以外,父母本身以身作則也十分重要。

王賀上初二了,學習成績並不非常出色。媽媽認為她學習不好的原因是幹什麼事總是磨蹭,該急的時候也不急,起床浪費時間,寫作業半小時能完成的,她能磨兩個小時,媽媽為此說過王彥,要她珍惜時間。王彥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媽媽為此也很煩惱。

時間意味著什麼?這些年來流行的說法是“時間就是金錢”。實際上,在時間和金錢之間,還有效率和財富。也就是說,爭分奪秒——提高效率——創造更多的財富才是現代人的時間觀念。時間比錢還要珍貴,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曆史上許多偉人、名人視時間為生命,對時間無比珍惜,他們的成功是他們做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誰有緊迫感,誰珍惜時間,誰勤奮,誰就可以得到時間老人的獎賞。這個道理並不深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珍惜時間,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父母本身就是一個勤快的人,生活節奏快而不亂,自然會影響孩子。反之,如果父母整日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孩子自會有意無意地效仿,久而久之,其危害可想而知。孩子隻有意識到這種危害性之後,才能珍惜時間,那就要走一段彎路。

時間是悄無聲息流逝的。在每一段時間裏,孩子所做的事情並不都是有意義的,有些甚至是在浪費時間和生命。浪費時間,是孩子們的大敵。很多孩子不懂得珍惜時間與父母對孩子的習慣有很大關係。如有的孩子愛睡懶覺,每天早上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叫,直耗到不起床上學就會遲到的時候,孩子才匆忙起來;父母還得給孩子穿衣服,收拾書包,疊被子。這樣做不但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也助長了孩子依賴父母的習慣。在處理這類問題上,不妨讓孩子嚐嚐自己耽誤時間的苦果,有些孩子也會從中吸取教訓,以後會漸漸養成按時起床的習慣。當然采取這種以自然後果懲罰孩子的方法,父母要根據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實際承受能力把握時機,靈活運用。

幫助孩子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從以下幾點做起。

1.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是一個人做事成功的基本前提,但並不意味著全部。尤其是對孩子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多方麵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與孩子朝夕相處的歲月中,最了解也最熟悉自己的孩子,同時,父母有意無意在孩子麵前所表露出的一舉一動,都對形成孩子的一些習慣性行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於一些父母的疏忽,總認為孩子還小,“樹大自然直”,對孩子做事少聞少問,少導少管,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缺乏鼓勵強化,錯誤的行為沒有堅決刹住,久而久之,使問題變得愈為突出,好習慣沒有養成,卻養成了很多壞習慣。

2.培養孩子的勤奮精神

時間,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一天都是24小時。對待時間的態度不同,時間貢獻的效益可就大相徑庭了。魯迅先生認為天才就是勤奮,他自己的成功,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學習和工作上罷了。魯迅先生對時間的比喻,道出了生命的真諦,一個“擠”字道出了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若一輩子總是悠悠晃晃,無所作為,生命還有什麼價值可言!若對時間沒有“擠”的精神,想成就一番事業,豈不是懶漢做美夢——空想一場罷了。

3.培養孩子善於抓緊時間

為了不浪費時間,一切生活與學習用品,擺放要有序,要有定規。若擺得雜亂無章,經常為找東西浪費許多寶貴的時間。要從小養成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的習慣,督促孩子把應該做的功課按時完成,不要隨意將任務推延。切忌明天複明天,明天何其多的拖拉作風。在養成按時完成任務這個好習慣的過程中,父母要耐心細致地說服幫助,不可性急、焦躁,更不可采取粗暴強製的辦法。在督促孩子完成他自己排定的任務時,要著眼於時間觀念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應付差使。

習慣38.糾正孩子偏科的壞習慣

學習偏科對孩子的全麵發展是不利的,所以,父母不應縱容孩子偏科,而應想方設法幫助孩子糾正偏科的習慣。

李明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裏,他是個“怪才”,他的數學成績在全年級一直名列前茅,但語文成績卻一直不佳。盡管父母常常督促他在語文學習上多下些功夫,但效果甚微。李明個性很特別,他雖然數學很好,但卻常常不交作業;解題過程中經常不按老師的要求寫出解題過程,而隻給出答案。他有點兒孤僻,很少與人交往;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可以達到廢寢忘食的程度,對不感興趣的則不加理睬。

在大多數人的眼裏,聰明的、有天賦的孩子應該是全麵發展的,應該門門功課皆優。在中小學,還有一個傳統的做法,那就是隻有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才能當班幹部。似乎表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一定同時具有組織和領導才能,而且也隻有他們才能管理好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