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對自己失去信心,對自己的一切都加以否定。這樣的情況會危害孩子今後的發展,做家長的就要好好引導孩子,讓他們既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正確地對待自己的成績。
在有些孩子身上,存在著一些無法正確對待自己成績的缺點,這樣的弱點嚴重製約了孩子相信自己、超越自我的能力和潛力。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孩子一旦考試失敗,哪怕是僅僅一次的失敗,就會徹底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什麼價值,沒有任何前途。這樣的心態隻會導致厭學和接連不斷的失敗,並最終導致退學的悲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有人樂觀,有人悲觀。為何會如此?其實,外在的世界並沒有什麼不同,隻是個人的處世態度不同罷了。
那些不能接受自己成績的孩子心中有一定的陰影,他們隻能看到事物的壞的一麵,卻無法辨認這其中得與失的關係。
例如一個語文學得好的學生,也許物理化學會差一點兒;一個對數學有異常靈敏感受力的同學,音樂可能會與別人有差距。這就是得與失的問題。
一位在商業上有著驚人表現的企業家,就曾經有一段這樣的經曆。當他的事業到達頂峰時的一天,他陪著父親去一個餐館吃飯。在那個高級的餐廳裏,有一個琴藝很高的小提琴手正在一絲不苟地拉著琴,這個企業家聽了,不由得黯然神傷。他回憶起了自己在年少的時候,也曾經對小提琴有著一股執著的狂熱,可是現在,自己卻連一隻簡單的曲子都不能完成,於是他就對父親說:“如果我那時候,就開始好好地練琴,今天我也可以和他拉得一樣好,或許比他拉得更好。也許現在在這裏演奏的不是他,而是我!”他的父親回答說:“是啊!孩子!但是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現在就不會有機會在這裏用餐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於我們已經失去的優勢,我們不應該一味地斤斤計較。如果真是需要的話,就應該去努力從頭開始,用自己的行動證明自己的真正價值。當我們為失去的東西而歎息時,就往往忘記對已經擁有的東西的珍惜和把握。對於自己的成績一定要認真分析,認清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才能真正確定自己以後的努力方向。
人的優勢和劣勢是有一定的轉換規律的,有的時候,劣勢反而可以成為優勢,就看自己如何把握了。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左臂。但是他非常喜愛柔道運動。執著的信念讓他終於拜了一個柔道大師為師,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很認真,可是師父隻教他一招。他聽師傅的話,就一直練這一招。幾個月以後,師父帶他參加一個比賽,小男孩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的比賽,到了第三輪,雖然有些困難,可是當小男孩使出師父教他的那一招後,他就又一次贏了。就這樣,他糊裏糊塗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很強壯,比小男孩高大得多,也很有比賽經驗。逐漸,小男孩有些招架不住了,裁判擔心小男孩的安全,就要求暫停。但是師父不答應,於是比賽就繼續進行下去。這時,對手看小男孩沒有招架之力了,就放鬆了警惕,小男孩就又使了師父教的那一招,果然製服了對手,贏得了比賽的冠軍。
小男孩鼓起了勇氣,問師父:“我是憑了什麼贏的冠軍?”師父回答:“有兩個最重要的原因:你已經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招;而且,對付這一招的惟一辦法就是對手抓住你的左臂。”
在這個故事中,小男孩的最大劣勢變成了他最大的優勢,我們可以看到,隻要有足夠的智慧,劣勢就會變成優勢的,學習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幫助孩子冷靜分析自己
讓孩子冷靜地分析這次自己的失敗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教會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