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僅在生活方麵是這樣,學習上更是如此,有很多同學在平時就愛犯一些小毛病,比如:每寫完一個單詞就點一個小點;家庭作業中常常出現一些很常見的錯誤等等,可就是不願意及時改正,到了考試的時候,往往習慣性地按平時的標準做題,於是就會漏洞百出。
小錯易改,大錯不容易改,而且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難以改正。例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中,假如大錯剛開始有漏洞時就及時堵住;假如蘋果在剛剛潰爛時就及時處理,假如小萌在小錯之初就及時改正。這一切還會發生嗎?
進電腦房必須換鞋,保持機房整潔,這似乎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實習期間,有一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三年級的電腦課結束了,同學們依次出來換鞋,有一個男孩走出教室換鞋時問我:“老師,我們都換拖鞋,為什麼你不換,難道你的鞋不髒嗎?”聽完他的話,我低頭瞧瞧自己腳上的鞋,啞口無言。這件事留給我的是靜靜的思考。
第二次上課時,我在鞋上套了個袋子,並把這件事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講了一遍,並承認老師這樣做是不對的,十分感謝這個男孩幫我指出錯誤,希望以後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能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從此,教室裏多了一位腳上套塑料袋的老師。而我也受到了學生廣泛的尊重和信任。我想這是我欣然接受意見、及時改正錯誤的結果。如果我當時一味地強辯理由,不認錯,一定會有另一種結果。
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一個人不是神仙,總有犯錯誤的時候,但是隻要及時改正,同樣可以得到尊重、諒解和信任。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溫暖原則
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要看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來比一比誰的威力更大一些。首先北風就來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他使出了很大的勁對著行人猛吹,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來了,他徐徐吹動,頓時天地間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溫暖勝於嚴寒。家長在管教孩子時,要以溫暖的教導為基本原則,使孩子內心深處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激發改正錯誤的決心。
2.講道理
給孩子講道理,讓他認識到:小錯誤不及時改正,就會釀成大錯誤。例如可以講木桶的故事:一隻沿口木板不齊的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了它盛水的多少,如果木桶上有一個木板很短,那麼,其他的木板再長也不能盛多少水。要想多盛水,就要下功夫依次補齊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由此,可以告訴孩子一點小錯誤會毀掉整個的成績,因此應該及時補救,才能挽回可能發生的可怕後果。
3.鼓勵原則
由於一些孩子已經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如拖交作業、鬧事等,所以有時想改,又沒有毅力,容易反複。他們最需要家長在他們改正錯誤的過程中給予指導、批評、鼓勵。可以給他準備了一張自我競賽的表格,表格上分品行、紀律、作業、成績等項目,每天下午放學,由家長監督填寫“優、良、一般、差”等,每星期小結一次,並跟上星期的得分進行比較。如果進步了,就有所獎勵。
4.鼓勵、安慰
家長不應該過多地責備孩子的錯誤,更不要說那些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如:“你真笨!”,“你真是沒用!”等等。而應該在“如何做”上給予具體指導,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激發他積極主動進取的願望,在一次次戰勝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本領,學會辨別對與錯。
5.做孩子的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