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他的學生果然就寫好了一篇,並且嚴格遵守了老師的標準。學生請老師修改時,老師不禁看傻了眼,全文隻有20來字:“我的天!”公爵夫人說道,“別再摸我的大腿了好不好!”
這雖然隻是一個笑話,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如果我們沒有理解別人的經驗教訓,而隻是盲目地照搬照抄的話,隻會落得一個鬧笑話的結果。我們在學習中,有時也會出現如此的情況。例如,有的同學看到學習好的同學,買了一本什麼參考書,就千方百計也想要弄到手,而不看看自己手頭的作業和考試是否可以應付得過來。還有的同學隻注重貼出來的廣告或是書的裝潢,東一錘子西一棒子地“覆蓋”,而導致上當受騙。在高考前,總是有許多書商針對同學最後一搏的急於求成的心態,出了大量的題庫一樣的書籍,還美其名曰“XX天見效”,讓周圍一些同學在高考前,將最後的寶貴時光用在了這些垃圾書籍裏。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說服教育
可以講一些小故事小笑話之類的東西,讓孩子在笑聲中學到東西。如:一個丈夫對妻子說:“你怎麼搞的?這牛肉餡餅沒有燒熟。”妻子說:“可我是按照烹調書燒的呀,食譜上的做法是供四個人吃的,而我們隻有兩個人,所以我就減去了一半的料兒,當然啦,燒的時間也比書上講的少了一半。”
2.多一點幽默感
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大都很嚴肅,如:“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最好的家教應該是略帶一些幽默。朋友10歲的孩子癡迷於武俠電視劇,天天衝衝殺殺的。一天,孩子又看中了一支玩具步槍,纏著要買,而家中的武器玩具早就堆積如山。朋友說:“兒子,你的軍費開支也太大了,咱們裁減點軍費如何?”兒子撲嗤一聲笑了,從此,再也沒有要父親買過武器玩具。
3.一個古老的故事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東施效顰”,明白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裏,就胡亂模仿,是一定要鬧笑話的。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學生不能獨立思考,一般表現為不會、也不敢提出問題。要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思考。盡可能地擴大知識麵,以開闊思路,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餘地,以便讓他形成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
5.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一個孩子為了給媽媽慶祝生日畫了一張畫,結果在畫畫時不慎將顏料弄到潔白的牆上去了。孩子的爸爸回家看到了那個情景,沒頭沒腦地把孩子批評一通:“誰要你把顏料弄到牆上去的,把牆搞壞了,誰要你畫的畫!”這對孩子的自尊心是個損傷。應該先表揚一下孩子:“你真不錯,能夠親手給媽媽畫畫。”讓孩子能為自己的舉動而感到自豪。然後再告訴孩子,應當講衛生,做事要細心等。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同時還維護了他的自尊心。要讓孩子有自信,才不會凡事都學著別人的樣子生活。
習慣84.糾正孩子淺嚐輒止的壞習慣
許多孩子有這樣的毛病:做作業或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時,往往沒有耐心,凡事都不求甚解,蜻蜓點水式地嚐試一下就放棄了。也有一些孩子本來喜歡美術或是音樂,但是一旦受到了一些打擊或者他們所謂的單調的重複,就馬上興趣全無,立即就轉移到了其他事物的身上。這種學習壞習慣會導致一事無成。
許多人都很喜歡王安石的這首《登飛來峰》小詩:“飛來峰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隻緣身在最高層。”這首詩不但是一幅出色的風景畫,一支表達雄心壯誌的抒情曲,而且還蘊藏著耐人尋味的哲理。袁枚的《隨園詩話》中的兩句詩:“到此已窮千裏目,誰知才上一層樓。”以及蘇東坡的“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和王之渙的“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都可當作這首詩的注腳看。
自古以來,在文化科學上有卓越造詣的巨人,在別人的讚譽中,他們似乎已登上了最高層,“已窮千裏目”了。但這些巨人們往往自以為“才上一層樓”,前麵還有千層萬層待攀登。正因自以為“才上一層樓”,才能使自己不斷地“更上一層樓”,最後真正達到學術文化的最高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