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之所以為強者,就在於他們遇到挫折時,善於總結,克服了自己的消沉與軟弱。大家都知道:偉大的作家魯迅也曾經彷徨過,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也曾經憂鬱過,偉大的物理學家伽利略也曾經屈服過,著名的歌德、貝多芬甚至還曾想自殺。但他們最終都堅定地走向了真理。在這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後認真總結教訓是非常重要的。失敗畢竟是失敗,其中必有缺點和錯誤,應認真總結,吃一塹,長一智。
對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幫助孩子了解自己
讓孩子充分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學習方法。
2.經常向孩子請教
有時在某方麵,現在的孩子懂得的東西比大人還要多。有些知識,家長可以直接以孩子為老師,既學到東西,又促進孩子總結自己在學校學得的知識。現在,有不少家長跟孩子學英語,孩子英語學得更好,比聽寫、默寫還管用。有一位山村農民,沒上過小學,跟上小學的兒子學數學,結果父親不斷進步,兒子成了數學尖子。
3.增加家務勞動中的智力活動
很少有人想到家務勞動與智力的關係,其實,所有的勞動都有明顯的智力因素。如何做飯能節約時間;如何做菜才好吃、好看;大掃除中,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如何擦地板才能幹淨等等。越是複雜的勞動,智力含量越高,可以讓孩子從中總結出一些智力勞動的經驗,、教訓。
4.講故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例如,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據他的女兒回憶,有一天,時間已很晚了,李四光還在辛勤地工作,沒有回家。女兒奉媽媽的命令,來叫他回家吃飯,誰知他卻一邊專心地工作,一邊親切地說:“小姑娘,你這麼晚了還不回家,你的爸爸媽媽不著急嗎?”等到女兒再次喊“爸爸,媽媽讓我叫你回家吃晚飯了”時,他才抬頭一愣,不由地笑了,小姑娘不是別人,正是他自己的寶貝女兒。
習慣86.糾正孩子隻做模擬題的壞習慣
有一部分學生對於課本知識的掌握並不牢固,可是他們卻又不屑於繼續深入鑽研課本知識,而是到處尋找大量的模擬題來“練兵”。可是到了最後,像數學這樣的需要多做題的科目,由於他們的基本知識並不牢(有的甚至連公式都背不熟),結果效果不理想;而像語文、英語這樣的需要靈活語感的科目,他們更是很難有什麼提高,有的人甚至因為做題而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成績反而後退了。有的同學在老師的模擬考試中,因為模擬成績患得患失,讓情緒很不穩定,嚴重影響了學習。
高考前各校都有模擬考試,試題是各校老師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對考試的摸索而出的,從內容到題型都和高考很類似,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參考價值。但是,也不能全部依賴模擬考試題。
模擬考試的意義在於找出自己的“盲點”——複習中的漏洞,以便及時補救。所以,模擬題做不好的同學不用慌張,模擬考試題正好擊中了自己的“盲點”,及時補救,就可以避免在真正的考試中因此而失分;而模擬題做得好的同學也不能得意,因為,也許題目恰好漏過了其“盲點”。
有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模擬考試就像裏程碑,應讓它不斷地“增值”。第一次做模擬題以後,應該找出需要加強的地方,有針對性地複習,爭取第二次模擬考試成績有所提高。這樣,一方麵總結和改進複習方法;一方麵,對自己的實力也大致心中有數。
模擬隻是一種形式而已,要想真正掌握知識,還是需要紮實的基本功的訓練。
例如,長期以來,印度政府和軍隊一直希望建立強大的海空力量。早在上世紀80年代,印度軍隊就開始考慮建立戰鬥機飛行員培養體製,但似乎到現在,印度空軍也沒能建立起一種有效的培養體製。
印度空軍飛行員通常在HPr—32型教練機上完成最初的飛行訓練,而他們如果想成為合格並且優秀的超音速戰機飛行員,還需要走相當長的一段路,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親身實踐,真正駕駛超音速戰機飛上藍天接受各種複雜情況的考驗。學會應付各種突發情況,如:發動機空中停車怎麼辦?駕駛艙突然高空開裂怎麼辦?降落時起落架打不開怎麼辦?迫降前怎樣處理剩餘的油料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真實的情景。而印度軍隊由於經費不足,堅持了20多年的模擬訓練,20多年來,印度空軍一直空難不斷。其實,有不少事故是人為造成的,有不少飛行員,還沒有徹底學會開飛機,就匆匆飛上天了。
模擬能夠幫助掌握知識,卻無法代替真實情景的重要位置。當前,一些英語訓練方法采用題海戰術和死記硬背,效果並不理想,造成弊端很多。市場上有很多良莠不齊的“全真模擬題”之類的輔導材料,其實早就已經陳舊落伍,而且很多是東拚西湊的水題。這些是無法保證學習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