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性格篇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3)(2 / 3)

麵對孩子的粗心,家長要拿出更多的耐心和寬容,慢慢地逐步解決。

常言道:“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對於粗心大意的孩子,千萬不能簡單地去埋怨、訓斥,尤其是在別人麵前,更不能給孩子貼上負麵標簽:

“你真是屢教不改”、你就是一個“小馬虎”,“我看你這粗心的毛病是真改不了了”,當家長說出這樣的話時,孩子不僅會感到失去了麵子,同時也會喪失信心。作為家長,我們就需要轉換一下思維,孩子克服粗心大意毛病的過程,也就是孩子養成細心習慣的過程,繼而在孩子周圍營造一個好環境,利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養成細心的好習慣。比如:

在平時努力去尋找孩子的細心之處,並不失時機地肯定他、鼓勵他,孩子便會感覺自己真的很細心,不僅體會到了細心的快樂,也為克服粗心大意增強了信心,增添了勇氣,當孩子的細心點越來越多時,細心便成為了孩子的一種習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也就自然而然地減少了。

我的一位朋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有一套自己獨特的方法,尤其是當孩子粗心大意時,她會主動幫孩子找原因。

她說:“我家孩子數學成績不好,經過我和孩子仔細分析他每次做錯題的原因,我們得出一致的結論:不是題不會做,而是每次都會把題目看錯。”由此得知,容易看錯題目就是孩子的“粗心”。

於是,我便告訴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審題時,你的思維就劃過去了。怎麼辦呢?以後你每次再做這樣的題時,先停一下,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後再睜開眼睛往下寫,這樣就不容易錯了。因為你沒讓思維劃過去,而是有意識地給它設了一個障礙,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發地段設置提示牌一樣。”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真的很明顯,每次做作業時,因為粗心出現的錯誤少多了。

麵對孩子的粗心,媽媽與其批評孩子,給孩子上“政治課”,不如具體地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采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一個孩子的作業裏到處都有錯別字,孩子因此很自卑,他的媽媽對此也很無奈。

於是,孩子的媽媽便去請教兒童教育專家,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媽媽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她和這個孩子一起統計和整理他作業本裏的錯別字,整理完之後,她和孩子都驚奇地發現:原來,總是寫錯的字就是那麼幾個。最後,她讓孩子準備了一個小本,把整理出來的錯別字寫在這個本子裏,並且和孩子一起分析這些字寫錯的原因,把這些也寫進本子裏。

在媽媽耐心的指導和孩子的認真堅持下,一周以後,這個孩子作業本裏的錯別字已經明顯地減少了。

如果你的孩子有粗心的毛病,你不妨讓他準備一個錯題本。

其實,隻要對“粗心”問題進行詳細的整理,這些問題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製。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為冰很滑,所以要小心翼翼地走,因為小心翼翼,所以犯錯誤的可能性自然會少了很多。

很多孩子都被問到過這樣一個謎語:世界上哪樣東西最長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廣大的,最不受重視又是最惋惜的?沒有它,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東西歸於消滅,使一切偉大的東西生命不覺。答案是時間。

我們都知道: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比金錢寶貴,時間就是生命。那麼孩子能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與他的學習效率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不知道珍惜時間、無法合理安排時間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控製的能力,缺乏不斷前進的動力。父母應該在早期教育中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就等於給了孩子知識,力量,聰明和美好的開端。因為善於利用自己時間的人往往會獲得高效率的辦事效果,也是最能出成績的人。

愛迪生,一生隻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母親自小對他的了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後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後,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麵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餘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