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性格篇好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3)(3 / 3)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裏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裏麵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裏麵的水倒在量杯裏,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從小培養孩子珍惜時間的品質,告訴他們,時間過去的就不再回來,所以現在的每一秒鍾,每一分鍾都要有意義,時間要用在刀刃上,才能有所收獲:

有時候,孩子並沒有那麼強的時間觀念,他們往往不能按時間問題的主次和事情的緩急來安排時間,而是憑自己的興趣來安排時間結果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而且還會影響許多事情的處理。因此,在孩子不善於利用時間時,父母應該運用一定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合理安排時間的人。

1.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的價值

有的孩子對時間並沒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時間對於他來說有什麼用處。當然,他也就不會去珍惜時間。因此,父母應該通過某些事情或是通道來告訴孩子時間是寶貴的,不要浪費時間。還要告訴孩子,時間是不會停留的,應該及時抓住時間,更應該讓孩子知道時間是神聖的,不要故意浪費時間,否則將會受到時間的懲罰。

2.讓孩子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

孩子心理過程的隨意性很強,自我控製能力較差。常常是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一件事情還沒有做完,心裏又想著另一件事情;做事總是雜亂無章,缺乏條理。父母如果不加注意,就會讓孩子養成“拖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這種壞習慣會根深蒂固。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堅持讓孩子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習慣。

良好的作息習慣是養成時間觀念的前提。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製定一張作息時間表,什麼時間起床,洗漱要多長時間,吃早餐要多少時間,放學後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幾點睡覺等,都可以讓孩子做出合理的安排。隻有把作息時間固定下來,形成習慣,孩子才能對時間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才能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3.增加孩子的緊迫感

缺乏適度的緊張感是許多孩子做事磨蹭的重要原因,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製造”點緊張的氣氛,讓孩子的神經繃緊一些,使孩子的生活節奏加快一些。

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可以給孩子的洗漱、穿衣、吃飯和做作業等增加些計時的活動,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事先與孩子一起商定好,然後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裏保質保量地完成,孩子做得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做得不好就處以一定的懲罰。比如孩子吃飯磨蹭,家長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到了就不許他再吃,而且要狠下心來,不到下頓飯不給孩子吃的等。

4.讓孩子為磨蹭付出代價

孩子隻有在體會到磨蹭會給自己帶來損失之後,才會自覺地快起來。

因此,讓孩子為自己的磨蹭付出代價,讓孩子自己去品嚐磨蹭的後果,不失為一個改掉孩子磨蹭毛病的好方法。

比方說孩子早晨起床後磨磨蹭蹭的,家長不要急,也不要去幫他,可以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快點可要遲到了,”如果他依然在那裏磨磨蹭蹭的,不妨任由他去,不必擔心孩子上學會遲到,其實我們恰恰就是要讓孩子親身體驗上學遲到的後果,孩子如果真的遲到了,老師肯定會詢問他遲到的原因,孩子挨了批評後,就會認識到磨蹭給自己帶來的害處,幾次以後孩子自然就會自己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