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詩經》的“國風”篇章裏,有一章《豳風》,其中這樣寫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至今仍然是彬縣農村的民俗生活寫照。
公劉墓在縣東南邊緣的土陵村,人稱“周墓蟠龍”。墓長三裏,北枕山梁,南控涇水,勢如伏龍。墓周四山聳起,群峰拱衛,屏列的18個嶺台被譽為護墓的“18羅漢”。墓高50米,其上草色蔥翠,千年來水土不流失,並且地氣充盈,有寒帶熱土的特點,適合果木藥材生長。
傳奇的人,傳奇的事,傳奇的山水。
五
薑嫄墓也在彬縣。
薑嫄是後稷之母。後稷是周族的始祖,傳說他是個怪胎,係薑嫄在野祭時踏了巨人的腳印而懷孕,所以出生後被丟棄於隘巷,但過往牛馬避而不踩,後又扔在河床的冰上,連野狼也過而不食,野鳥還飛過來以羽毛為其取曖,薑嫄感到奇怪,以為神物,才抱回來撫養成人,長大後竟做了周部族的首領。他聰穎過人,發明了種植各種糧食作物的辦法,使人類的發展得以保證。
如果把後稷稱“人祖”,薑嫄則是人類的“聖母”了。
尋訪薑嫄墓,頗費一番周折,因為沒有明確標記,又藏在山裏,隻有少數人知道其準確位置。向導帶我們從水北村進山,沿著蒲澤穀中的土路前行,時而爬坡,時而過溪,終於來到一麵山坡前,說:就在樹林裏。
這是個不大的野山坡,林中樹枝繚亂,雜草彌深,陡坡漫水,幾乎沒有路。攀樹尋隙一腳泥,在半山上,看到個土塚,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薑嫄聖母墓”石碑。人之聖母就葬在這荒山野嶺,我感到很驚奇。
後來一觀察,其實也有講究,墓地的兩側不遠處,環列著個人字形山梁,係“二龍捧珠”之意。墓前的溪流對麵的山坡上有個平台,是過去的拜祭台。隻是年代久遠,少有人來,鮮被提及,薑嫄墓便被荒野包裹了。
在蒲澤穀口的岔路處,我看到兩棵參天古槐,老樹下有一排簡陋的房子,謂之關帝廟。廟前的古戲樓,卻讓我震驚了,它雖然屋脊塌了一半,但留下的那部分造型精妙,生動傳神,有極高的工藝水準,是難得的古建築。
後來,我對縣上的領導說,蒲澤穀、薑嫄墓、關帝廟、古戲樓、老槐樹,構成了一條極好的旅遊線。
但修複和開發古跡,是個複雜的事兒,我說了不算。
六
彬州的土地上,出故事的地方很多。
一條不大的涇河,在黃土塬中繞來繞去,繞出許多曆史傳奇和自然景觀,讓人意想不到。
古典名著《聊齋誌異》中,有一篇名叫《翩翩》的小說,寫的是城北“石龍窩”發生的事兒。
說是過去彬地有個富家少年公子羅子浮,受浪蕩之人引誘,去城裏嫖妓,又迷戀此妓跟隨人家去了金陵,住在娼館,不但生活作風學壞,最後錢財花光,還染上了性病,他擔心死在外地,便沿路乞討回家鄉。可是又不好意思進家門,就徘徊於鄉間。一日傍晚,在龍窩遇見仙女翩翩,將他收留,為他治好病,倆人同居在洞中。有天花城娘子來訪,子浮淫意又生,受到阻止。後來他們慢慢步入正常生活,有了兒子,還娶了媳婦,羅子浮想帶著全家回城去,翩翩隻好將他們送走,自己卻不願同行。過了一段時間,羅子浮思念翩翩,遂回到龍窩,但黃葉滿徑,找不到洞口,無法看見翩翩了,他傷心地站在地上淚流滿麵。
這是個改邪歸正的故事,仙女翩翩美麗善良,智慧勤勞,感化和教育引導了失足漢子,給了他重生的機會與前途。其實翩翩就是彬州女子的化身,讓人敬佩熱愛。
2002年4月,國家郵政局在彬縣舉行了《聊齋》第二組特種郵票首發式,因為其中第二圖《翩翩》中的主人公是彬州人。小小的郵票上描繪了翩翩、花城娘子、羅子浮三人圍案會談的場景,構圖生動,形象傳神,具有收藏價值。
七
彬縣城曆史悠久,但如今留下的文物古跡不多了,隻有一座開元寺塔,算是代表。
說起彬塔,民間有段順口順:“七層層,八楞楞,二十四個窟窿窿,五十六個風鈴鈴。”比較形象的描繪了該塔建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