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塔建於宋朝,已經屹立了900餘年,依然凝重挺秀,風姿俏拔。每到傍晚,會有一群群燕雀盤旋在塔頂,翻飛弄舞,形成一大景觀。
彬州位於陝甘古道上,自古以來,已有數不清的能人誌士經過這兒。據記載,華夏民族的共同先祖軒轅黃帝,起碼兩次路過彬州。
第一次是黃帝40來歲時,做國君也20多年了,他前往崆峒山拜訪仙師廣成子,尋求治國大計及長生不老之方。但因他隊伍龐大,威儀排場,自己端坐大象背上,擺起帝王的氣勢,還有文臣、武將一百多人陪同,廣成子駕鶴雲頭,拒絕見麵。
第二次是黃帝100歲時,決心再訪廣成子,他心想第一次可能是仙師怪他擺帝王架子,心不誠,這次就隻帶了妃子素女,倆人便裝上路,終於見到了廣成子,當麵聆聽了長壽修身之道。
素女雅好音樂歌舞,還通曉陰陽之道,深得黃帝喜愛。本來她是排名僅次於女媧的神女,可是因了一本《素女經》,名譽受到詆誨。在這本經裏,她與黃帝研討了性交的經驗,提出了愛樂與延年益壽的關係,實則是一本論述房中術的科學著作。
這本《素女經》的某些最初理論,可能就誕生在西行路上的彬州客棧裏。
八
在地圖上見到“侍郎湖”幾個字,喜歡水的我,堅持要去看看。
侍郎湖位於縣城西南33公裏的底店鄉牛堡村,站在高處望去,隻見縱橫起伏的綠色山林的懷抱中,閃爍著一塊翡翠般的鏡子,鮮亮耀目。
這個湖是幾百年前,山體滑坡堵塞水路形成的天然聚湫,湖麵隻有380畝,但周邊卻有8萬畝林區圍繞。茂密的剌槐林鬱鬱蔥蔥,置身其中,仿佛在南方某山區,根本感覺不到是黃土高坡。
湖邊正在打造旅遊渡假村,將來可以休閑、開會,采果、垂釣。好就好在這湖清水,甜淡新鮮,水深約13米至18米,並且盛水期和枯水期變化不大,它春映野花,夏漾涼風,秋無落葉,冬不結冰。環湖3公裏修有人行道,散步觀景剛剛好。
真是一塊高原福地。
九
該說大佛寺了。
它在城西9公裏處的西蘭路邊上,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彬州最著名的旅遊景點,名氣大的很,常年有國內外的遊客來參拜。
大佛寺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淺水原大戰中陣亡將士超度亡魂所建。全寺依崖鑿窟,雕石成像。130餘孔洞窟,1980餘尊造像,散布在40米長的崖麵上,頗為壯觀。
主窟高30多米,其中的石佛高20米,肩寬13米,僅手指就長約2米,全身色彩凝重,線條優美,長眉闊目,端莊慈祥。站在他的身下,人不由地肅然起敬。大佛的兩旁是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頭戴寶冠,身著瓔珞,著色素雅,神態恬靜。周邊的洞壁上還雕刻著起舞的飛天,精致的坐佛,規模宏大,是古代造型藝術的寶庫。
主窟的東側是一個千佛洞,裏邊一柱三窟,大部分是浮雕造型,形象千姿百態,飄逸靈動,其排列布局,大小搭配,姿形變化,整體呼應等,均見出藝術家的匠心。其中有幾尊造像身材修長,體態婀娜,衣裙垂灑,裸胸露臍,簡直是東方維納斯。
大佛寺既是戰爭紀念,盛事象征,又是宗教崇拜,信仰表達,還是工藝展示,美術彙聚,有極高的價值。
早就聽人稱這兒是關中第一大佛,中國第一彩繪石佛,今日得見,果然名不虛傳。
十
從大佛寺折回來,經過路邊的水簾村,看到一座名叫花果山的圓形石堡,周身遍鑿洞窟,群眾又稱它為點燈山。每年的元宵節,大家都要上山去點燃露天石窟裏的上千盞清油燈,連明三天,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周風沐浴過的土地,很重視用一種儀式來傳達心意,這是傳統的承續,也是文明的精神。
縣城對麵的紫薇山,如今也拉上了千餘隻太陽能燈。入夜以後,千燈齊明,照亮山川。
這現代的燈山與古代的燈山遙相呼應,映射出彬州燦爛的曆史和朝氣蓬勃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