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開展的漂流,是從船幫會館到日月潭,長約8.5公裏,一路環山繞水,兩岸農田小舍,是一條生態線路。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在這裏寫下“山嵐重疊竟秀,怒流送舟,兩岸濃桃豔李,帆光欲跳舞”的詩句。
“昔日水旱碼頭,今朝漂流勝景”,丹江漂流在曆史文化的背景下融入了現代旅遊設施,安全輕快的橡皮筏順水而行,讓人心曠神怡,是一種輕鬆的休閑享受。
到丹江來漂流的人,一般都要品嚐當地的葡萄酒,甚至買一箱帶回去。
據酒廠的毛廠長講,丹鳳縣城裏幾乎家家都喝葡萄酒,有些人還天天喝,這是傳統。在很早很早以前,很多老居民就會用簡單的工具自己釀酒。
丹鳳的葡萄酒是甜性、傳統性,口味好,不澀苦,別的地方釀不出。這是丹江的好水,商山的好土,陝南的氣候,精良的發酵技術決定的。
西北農林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酒文化專家王華教授說,中國第一瓶葡萄幹酒,是丹鳳生產的。也就是說,中國葡萄酒生產的發源地,在陝西丹鳳。那是20世紀初,出身於葡萄酒釀製世家、祖輩專為意大利皇室貴族釀製葡萄酒的安·西蒙先生以傳教士的身份來到中國,收南陽客商華國文為徒,傳授葡萄酒釀製技術。清末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他們在陝南成立了陝西省龍駒寨協記美利葡萄酒釀造公司,釀出第一桶色如紅寶石,透明晶亮,香釀盈口的葡萄酒。安·西蒙激動地寫下“伴送一生唯有,沉迷千年無過,恰如水土陽光,人世杯中真我”,表達其興奮心情。
我在丹鳳葡萄酒廠的酒庫裏,看到了幾排老舊的橡木桶,上邊印有已經斑駁模糊的白漆字,仔細辨認看出寫的是:“湖北省老河口木桶商製造——中華民國4年(1915年)”。這些百年酒桶至今還可使用,它們長1.5米,直徑1米,每桶可裝500公斤酒。有外地客商知道此信息後,趕到丹鳳來,出價16萬元買一個桶。整整有100個老橡木酒桶,可以售價1600萬元。但是丹鳳酒廠不賣,這是寶貝、是曆史、是資本、是靈魂。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丹鳳葡萄酒廠在上個世紀末停產了。
2007年,丹鳳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重新成立陝西丹鳳葡萄酒有限公司,讓這個百年曆史品牌重放光彩。
毛廠長說:“是南水北調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首先咱們這兒水源區的水好,是國家認可的天下好水,當然能釀好酒。其次是土好,經過水土保持治理,成片的土地出來了,能夠解決原材料的供給問題。我們計劃在幾年內,種植10000畝葡萄園,預計銷售超過10000噸。還要在縣城附近的古城嶺上,建一個占地100畝的葡萄種植觀光園和一個占地300畝的葡萄酒莊。“
當天晚上吃飯時,丹鳳縣水利局張局長征求我的意見,喝什麼酒好?我說當然是丹鳳酒,張局長衝服務員喊道:“來兩瓶傳統的。”
服務員心知肚明,連忙答應:“好。”
在這個地方,隻要說一句:“喝傳統的”,大家都知道是指丹鳳葡萄酒,這是一種文化品牌在人們心中達到的共識、認可和推崇。
在丹鳳葡萄酒的產品介紹頁上,寫著這麼一首詩:
商山之隅,丹水之側
有多少故事醞釀在記憶的長河
編織著百年傳唱的歌
一百年過去了
有一種記憶不屬於你我
但是她的名字父輩們說過
一百年過去了
有一種記憶屬於你我
因為我們被她的幽香陶醉過
一百年過去了
或是記憶、或是你我、或者一首老歌
讓我們用心品味、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