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商業評論》:本來PSA跟通用合作,但後來通用退出,這是因為通用和PSA的協同互補程度小而東風卻更大嗎?
朱福壽:通用雖然從PSA退出7%的股權,但他們的協同項目——如在歐洲涉及的車型和采購等項目仍在進行。東風進去,通用退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這樣更有利於東風、PSA和法國政府三大股東管理。當然,也不能搞太多股東,太多也不現實。
其一,PSA考慮到中國事業發展非常快,空間也非常大;其二,PSA歐洲市場份額最高時占70%,現在仍占60%,在亞洲除中國市場外,其他基本沒怎麼做,或者做得很少。所以,它未來重點要把歐洲市場份額調整到50%,甚至更少。從這個概念上講,亞洲,尤其是亞洲新興市場是PSA的中轉站。因此,PSA與東風結成戰略聯盟。
換句話說,通用是被逼退出?
我個人認為,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合作項目本身還在,兩個企業還在協同研發。然後,在一個合適的時機,東風進入,通用退出,但基本沒有太大影響。
您剛才提到,東風與PSA以50對50股比成立合資研發中心,東風入股PSA後,相當於已控股上海研發中心,實際在神龍汽車公司也是如此。
如果從簡單的股權關係——直接控股或者間接控股來看,你可以這樣去想。東風跟PSA合資後,監事會下設四個委員會,其中一個是亞洲事業委員會,其主席將由東風公司派駐。之所以這樣安排,我理解同樣是“和”文化概念。
並不是說東風一定要去控製它什麼,與其這樣想,還不如站在東風事業的認知程度,結合“和”文化戰略來理解。為什麼非要PSA來管亞洲事業?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中國很多合資公司的營銷負責人,絕大多數都是中國人,畢竟中國人才了解中國消費者。
跟PSA簽字前,包括法國《費加羅報》在內的幾家法國主流媒體到武漢來采訪我。當時他們主要擔心兩點:一是東風會不會把PSA給吃掉;二是東風會不會把PSA技術偷走。我從雙方互補共贏的三個角度作出回答,結果《費加羅報》全文刊登。整個巴黎人都看到了,打消了他們的疑惑。
除“龍吃獅”問題外,我們還談到控製權問題。業界普通擔心的是,PSA有三個股東管理,其決策效率會不會降低?我的觀點是,不要片麵理解,而要反過來理解,三個股東進去後,決策質量會更高。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在一個競爭非黨激烈的汽車市場,更需要決策質量,這時決策質量要優於決策效率。這是其一。其二,與其說三個股東是三個約束,不如說是三種資源。比如亞洲事業,東風人來主導行不行?發揮我們的優勢和資源,把神龍公司做得更好,這就是對PSA的最大貢獻。
接下來的問題是,東風自主未來發展,其研發能力是依托東風跟PSA的合資研發中心,還是強化東風自己的研發體係?
從戰略考慮,東風做自主的決心和目標永遠不會變,這毋庸置疑。從短期策略,借助別人資源,借助合作夥伴已走過的路徑,加之東風現在本身也是PSA的股東,為自主研發,為前沿技術掌握躍上一個新台階,這是我們現階段正在做的事情。
回答你提的這個問題,從東風內部考慮,包括我們未來做發動機,不管是第二代發動機,還是第三代發動機,不能長期依賴,長期依賴不是東風追求的事情。你們應該相信東風,在自主研發這塊,我們要先完成階段性的國際資源整合。當然,處於一個開放社會,你也不可能全都是自己做,也不可能還用過去的眼光來看問題,應該放開視野。
也就是說東風的自主研發還要有。
這是肯定的。
還要強化。
對。而且要不斷強化。未來東風的大自主還是東風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