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喬墓尋(1 / 1)

小喬墓尋

遊嶽陽樓時,我沒有為富麗堂皇的樓台亭閣所動情,沒有為煙波浩渺的洞庭湖色所迷戀也沒有為眾多的曆史名人所感慨,卻被小喬的故事弄得神情憂鬱。

想當年三國時節,大喬嫁給孫策,小喬嫁給周瑜,姐妹倆天資聰穎,美麗賢惠,在丈夫的征戰生涯中起了不小的作用,丈夫對她們也深深眷愛,無比珍惜,周瑜36歲帶著遺憾死去,小喬悲痛欲絕,不久也溘然長逝。後代詩人為她們寫下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樣的名句。如果說當年的謀士勇將可歌可泣,那麼這兩個紅顏佳人也值得後人敬慕和悼念。

從遊覽圖上得知,小喬的墓就在嶽陽樓外右側當年的周瑜軍府,現在的市第一中學校園裏。於是,步出名樓,我來尋小喬的香塚。

走進寬敞的大門,我先沿著學校的圍牆踱了一圈,我不願被人導引,自個兒悄悄地沒有響動地去拜謁她,我想,憑吊她的秀墓也需要用情專一,浮躁於她是不適的吧。

但是,我在校舍的空地上沒有找到任何墳墓,心想,是不是被鎖在哪間房裏了呢?如果這樣,就隻好打問了。

一位苗條娟秀的女中學生迎麵走來,我上前問道。"這位同學,請問小喬的墓在什麼地方?"女中學生望了我一眼,頗感新奇,搖頭說"什麼墓?不知道。"又問一位女教師,她頭也沒回,後腦殼扔出一句:"我剛調來,不知道。"

我真覺得茫然了,隻好折回來,走進門房,恰逢一位老教師來信箱取報紙,他盯了我一眼,說:"小喬的墓,早平了,文化大革命中挖掉的。"

"那原來的墓地在什麼地方?"我決心要問個水落石出。

"在學校後院那塊墓地裏,不過你看不出來的。"

學校後院高牆下有一塊菜地,青菜長得稀稀拉拉,土壤倒是蓬鬆的,的確看不見任何墳堆的跡象,但小喬的豔魂的確靜躺在這塊土地下。我靜靜地站在地頭,默念了小喬幾分鍾,我的腦海裏幻想著一千多年前小喬那秀美迷人的英姿和笑態。那如泉水般晶瑩的純情和如酒般濃烈的愛恨。過後,我車轉身來,心中又有些忿忿然,前方展目可望文革中慘遭破壞的嶽陽樓,現在修複得比以前更富麗堂皇,然而小喬呢,這位巾幗名流怎麼無人掛念?她和那些謀士勇將一樣,在曆史上各有其不可磨滅的位置。現在嶽陽樓裏熱鬧熙攘卻讓小喬獨個兒寂寞地躺在地下。後人啊,未免太不公平了吧。

退出校園時,下課鈴聲敲響,望著湧出教室的學生們,我心中又騰起一股深深的遺憾,唉,小喬這位名女葬在這個學校裏,學校的學生甚至部分老師竟然不知道她的存在,恐怕連她的芳名也不一定聽說吧?是曆史知識的貧乏,還是人性的麻木?我覺得,小喬的故事,應該是這個學校剛入校的新生,尤其是女學生必讀的課程之一,漂亮的現代女性,你們是不是可以從小喬身上學點什麼或懂得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