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是10月份出生的,按照小學的規定,洋洋隻能明年上小學,洋洋媽覺得自己孩子智力發育得很好,唐詩都能背10多首了,提前一年上學沒有問題,不必要在幼兒園裏再多耗一年,俗話說“趕早的鳥兒有蟲吃”。而洋洋爸則認為孩子一年一個樣,5周歲的孩子身體、心智發育與6周歲的沒法比,太早上學並不一定能搶到發展的“先機”,相反還可能拔苗助長,堅持“飯要一口口地吃”。那麼。孩子幾歲入學比較合適呢?
這個問題困擾著中國很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執行的是兒童6周歲入學的規定。1986年7月,我國頒布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其中第五條規定:凡年滿6周歲的兒童,不分性別、民族、種族,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周歲入學。筆者認為,孩子幾歲入學,應該根據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學校教育情況,綜合各方麵因素來進行全麵考量。
我國孩子的入學年齡規定為年滿6歲不足7歲,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對絕大多數孩子而言,6歲左右的生理、心理發展水平,已經為進入小學學習奠定了基礎,做好了準備。在這一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已經具備小學學習的條件,尤其是記憶力開始迅速發展,適時入學對孩子的發展很有益處。當然生理年齡並不是判定每個孩子是否適宜入學的唯一標準,關鍵還是要看每個孩子的心理發展是否達到了6歲的普遍水平。
過早入學的孩子將承受一定的學業壓力。學校的教學活動是根據各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製定的,過早入學,學習中接觸的知識難度超出孩子的能力範疇,孩子隻能在無法理解的情況下強行記憶;過難的知識和過重的負擔,會使其喪失學習興趣和信心,對學習產生抵觸和厭惡情緒,甚至把學習當成懲罰,這會對孩子以後的學習,甚至一生產生持久的副作用。如果兒童未達到相應的智力水平而強行施教,往往會帶來副作用,甚至影響孩子身心的正常發展。因此說,對於大多數學齡前兒童來說,沒必要提前入學,使孩子過嫩的肩膀承擔起與年齡不相稱的重擔。
過早入學的孩子將承受較多的心理壓力。據《英國醫學雜誌》報道,倫敦國王大學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學係的研究人員,調查了1萬多名5~15歲的在校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與老師,問卷內容涉及學生的情感、社會行為及與同學的關係等多方麵。結果發現,無論在哪個年齡段,班裏年齡最小的學生常比其他人承受更大的壓力。此外,班裏年齡較小的學生發生心理疾病的比率也較高。專家指出,這種壓力不像那些因家庭問題或是意外事故帶來的壓力,而是一種中等程度的壓力,對心理健康是一種很大的威脅。因此,像洋洋這樣的小朋友沒必要早入學,以防成為班裏的“小尾巴”,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當然,如果孩子真的在智力、心理、社會性交往等各方麵都達到了作為一名小學生所要求的水平,那麼讓孩子早上學也未嚐不可,對於少數天資聰穎、智力超常的兒童來說,早入學確能促進其迅速發展。總之,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順其自然,在適合的時間做合適的事,不要過分強求,揠苗助長,否則隻會事與願違、欲速而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