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6章 166 怎樣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1 / 1)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其中學習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俗話說:“五歲成習,六十亦然。”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關係到孩子能否取得學業成就的大事,家長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一、從小養成,小事做起

古人雲“養習於童蒙”,教育專家也指出3~12歲是孩子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孩子求知欲強烈,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導和訓練。讓孩子從點滴小事做起,從培養一個好習慣開始,要求要具體,不能全麵開花,“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味地提出諸多要求,卻不關注是否落實,這樣有可能養成一些不良習慣。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經過長期訓練,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孩子便會養成諸多學習的好習慣。

@@@二、堅持不懈,要求一致

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積累並逐漸定型的過程,在形成過程中會出現反複和起伏變化,表現出不穩定。“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堅持不懈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利保證。作為家長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隻有持之以恒的要求、訓練,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孩子。不能想起來要求一下,想不起來又聽之任之,家長要有堅強的教育意誌,立下規矩之後就應該要求孩子堅持這樣做,經過日複一日的訓練形成好習慣。另外,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需要家長的一致配合。家長對孩子在教育上要求一致,意味著相同“信息”重複輸入孩子的大腦,易於形成神經聯係,促使習慣形成。如果要求不一致,孩子就會感到無所適從,還易養成“鑽空子”的心理。不同方向的教育信息互相幹擾,也易形成孩子“兩麵派”的不良性格特征。如果在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也不要在孩子麵前公開暴露矛盾,要在事後交換意見,以求統一行動,這樣的教育效果才會更好。

@@@三、環境熏陶,榜樣作用

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有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生活在洋溢著喜愛學習、樂於學習的家庭氛圍中的孩子,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學習積極性高,也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反之,如果家長自己整天沉溺於打牌,不學無術,不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孩子來說,模仿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榜樣具有強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會對孩子產生最直接、最具體的影響。“潤物細無聲”,處於一定的社會環境之中,環境熏陶、感染著孩子,行為方式會帶有所處環境的烙印,影響著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家長是孩子首先模仿的對象,父母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他們學習的直接範例,作為家長,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好榜樣至關重要。

@@@四、培養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善於把握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征,引導幼兒保持對事物的學習興趣。幼兒大都喜歡動手操作,盡管嚐試可能會失敗,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仍會長盛不衰,對學習的知識也會掌握得更多。動手操作使幼兒的認識由表麵趨向實質,從而激發更大的求知興趣,促使幼兒更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為養成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堅實基礎。另外,還要教給幼兒好的學習方法,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效果和效率。培養幼兒樂於思索,敢於提出疑問的品質,讓幼兒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經驗。培養孩子專心學習,認真做事的好習慣。專心致誌、認真投入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會把學習當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來完成,每到學習時間,就會主動坐下來做功課,用不著提醒、叮囑和訓斥,他們會很自然地養成定時、專心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