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紹
王某,男,3歲,漢族,因任性,容易發脾氣、哭鬧來診。
從小情緒波動大,容易發脾氣,稍有不滿意就哭鬧、發脾氣,將玩具扔得到處都是。半年前送托兒所,每天都哭鬧著不肯去,去了也常為小事哭嚷不停,是個有名的“哭寶”。父親曾因此將患兒關在衛生間裏,患兒拍門哭喊著要出來,外婆忙開門安撫了事。近半年來幾乎每天都有一到數次發作,大多數都以家長妥協結束。
患兒是獨生子,聰慧漂亮,人見人愛。自幼由父母及外祖父母共同撫養,父母均為公司員工。父親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顧及患兒。患兒家庭條件好,母親及外公外姿對其寵愛有加,物質要求有求必應,平時更是為所欲為。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好,體格發育及營養狀態良好,心肺及神經係統未見異常發現。
精神檢查;意識清晰,和孩子接觸不太容易,多數提問不予理睬,哼哼唧唧地要求媽媽帶他離開,不答應又開始哭泣,他一直鑽在媽媽懷裏不肯離開。要他單獨坐在凳子上則哭泣、挺直身子往地下滑。偶以點頭、搖頭回答醫生的問題。醫生要求家長在他發作時不予滿足或關在小房間裏隔離,患兒聽了臉漲得通紅,眼淚成串地往下掉。
心理測驗:中國兒童氣質量表顯示患兒為麻煩型氣質;兒童行為檢核表顯示其社會適應能力不良,退縮行為因子分增高;幼兒心理健康測驗顯示孩子是依賴型的。
@@@二、臨床診斷
麻煩型氣質兒童。
@@@三、診斷依據
典型的臨床表現及心理測驗結果。
@@@四、案例分析
(1)氣質是兒童先天性的心理特征,嬰兒初生時就存在著氣質類型的個別差異。一般認為存在四種明顯的氣質類型:平易型、麻煩型、緩慢發動型和中間型。其中麻煩型的嬰兒發育到兒童期表現為活動多變,無節律性,反應閾值低,反應強烈,適應比較困難等氣質特點,這些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情緒反應強烈、負麵,容易出現暴怒。
(2)不良教育方式產生許多“小皇帝”,祖輩或父母的過分溺愛容易使兒童形成這種暴怒發作的不良行為模式。當第一次因要求得不到滿足或受到挫折而出現暴怒時,家長往往妥協,千方百計地安慰愛撫,滿足其要求,這樣做雖可暫時使兒童安靜下來,但久而久之,兒童就自覺或不自覺地將這種行為作為要挾家長、達到目的的手段,家長的一再妥協則成為不良行為的強化因素,最終培養了一個又一個“小皇帝”。
(3)臨床表現:這些孩子在受到挫折或個人欲望不能滿足時大哭大鬧,又喊又叫,以過激的行為引起家長的注意,坐在地上不起來,躺在地上打滾,撕扯自己的衣服,以頭撞牆,破壞家中物品和自己的玩具,甚至攻擊父母親。勸阻或關注時發作更強烈,當要求得到滿足或無人理睬時可自行停止。如果發作次數頻繁,程度嚴重,家長往往不堪其擾。絕大多數隨著年齡的增大,症狀自行消失,如任其發展也可造成兒童情緒不良,社會適應能力下降。
@@@五、治療及幹預
(1)根據氣質特點進行行為幹預。
(2)正確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意識,不能以遷就寵愛代替教育,從小培養孩子講道理、理解他人的習慣。對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予滿足,對不適當的行為要明確、堅定地予以製止,不要因孩子哭鬧而妥協。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意願,而不是以哭鬧代替言語。不能讓孩子在家庭中有任何特權和特殊地位,以免養成自我中心、養尊處優的不良習慣。
(3)行為治療:症狀嚴重時,可采用暫時隔離法。當兒童發作時將其置於設置簡單、安全、與外界沒有聯係的隔離室或空房子中進行隔離,一般按每歲1分鍾計算隔離時間。必須防止兒童在隔離室內發生跳樓、自傷、撞傷、觸電等意外,確保安全。進行隔離治療時,家長要堅決果斷,不能妥協。也可以采取中性忽視療法,在暴怒發作時采取有意不理不睬(即對該行為既不批評也不表揚)的態度,待發作過後再去安慰,幫助兒童找出挫折的原因並予以解決。對有攻擊或破壞行為的,可以從背後抱住兒童,限製其手腳活動,製止其傷人、毀物或自傷行為,直到安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