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紹
張某,男,4歲。因為至今仍孤獨不合群,不與人交往,言語很少前來就診。
1歲7個月時父母發現和患兒講話時他不看人,或麵向一側,不正視講話,視線無定向。平時孤獨不合群,多數時間內自己一個人玩,不與鄰家小朋友一起玩。言語極少,幾乎很少主動講話,但能夠聽懂家人所講話的意思,有時能夠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執行任務。在需要幫助或情緒激動時叫“爸爸”“媽媽”。需要什麼東西時則拉著家人的手到放該東西的地方,拿到東西後便獨自去玩,如果得不到東西則大哭大鬧。對電視中的廣告內容特別感興趣,一旦聽到電視裏的任何廣告,就會放下手中的玩具或者停止正在進行的任何活動而跑著看廣告,對廣告內容看得津津有味。有時正在發脾氣,一聽到廣告就會停止發脾氣。對媽媽手提包的氣味非常感興趣,媽媽上班時,總是拉著、聞著提包跟媽媽到門口,媽媽下班時,也要拉著聞著手提包迎接媽媽回來。有一天,媽媽換用了新手提包,患兒看到後大哭大叫,不讓媽媽使用新的手提包,換用舊包後患兒安靜如初。對小人書和畫冊不感興趣,但喜歡翻看有文字的書。
曾被送進幼兒園1個月,每天到幼兒園與媽媽分手時患兒無任何離別的情緒反應。在幼兒園中天天自己玩,或者站立於一處,不與小朋友一起做遊戲,對小朋友的活動置若罔聞,不參與也不打擾,我行我素。阿姨給小朋友講故事時他也不聽,自己專心幹自己的事。有時擅自在教室裏走來走去,影響別的小朋友的活動;家長被告知該患兒有問題以後,曾到本市多家醫院檢查“雙側電測聽”正常、頭顱CT及磁共振成像(MRI)也都正常,曾服用:“健腦糖漿”“奧聰膠囊”等健腦藥物沒有效果。
患兒母孕期正常,足月剖宮產,出生時體重3.3千克。1歲以前生長發育正常。自斷奶後在家中一直由爺爺、奶奶帶領。
體格檢查:心率89次/分,節律整齊,無雜音,雙肺呼吸音清晰、神經係統檢查無異常。
精神檢查:意識清晰,接觸被動,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進行語言交流,多問不回答,不能與檢查者保持眼—眼對視,躲避他人有意的眼光接觸,可無意識發出“咦”“哼”的聲音。自己在診室內走來走去,不時觸摸牆壁和桌子,高興時可表現出微笑,能按指令完成簡單動作,如指出哪個是媽媽,自己的鼻子在哪等等。不斷有用手摸桌子然後摸頭的刻板動作。玩積木時不會搭建成某種建築,隻會機械地把某種顏色的積木堆在一起。
孤獨症ABC量表得分陽性。兒童期孤獨症評定量表(CARS)得分陽性。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PPVT)測查智商結果為中度落後。社會適應能力顯示為中度缺陷。
@@@二、臨床診斷
兒童孤獨症。
@@@三、診斷依據
(1)典型的臨床表現如上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