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心理測驗顯示孤獨症ABC量表得分陽性。兒童期孤獨症評定量表(CARS)得分陽性。Peabody圖片詞彙測驗(PPVT)測查智商結果為中度落後。社會適應能力顯示為中度缺陷。
(3)孤獨症格式診斷量表顯示患兒符合孤獨症表現。
@@@四、案例分析
(1)本病被稱為腦全麵發育障礙,即言語、人際交流、認知、思維及感覺運動等各方麵腦功能發育滯後。這是一種多基因遺傳性疾病。
(2)典型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言語發育障礙和興趣範圍狹窄以及刻板、古怪的行為方式,我們稱為“Kanner三聯症”,是孤獨症的基本臨床特征,具有診斷意義。
@@@五、治療及幹預
(1)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雖然不能改變孤獨症的病程、結局,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控製嚴重的行為和情緒障礙,為孤獨症的行為矯冶和教育訓練的實施起到保證作用。對有行為紊亂、刻板行為、模仿言語、情緒不穩定、尖叫等症狀的患兒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中的維思通、氟呱啶醇、舒必利、氟西汀等。對有嚴重攻擊行為,衝動、活動量較多的自傷行為患兒可使用卡馬西平、納屈酮等治療,前者對伴有癲癇發作的患兒效果更好。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活動一刻不停的患兒可試用中樞精神興奮劑如利他林等藥物。
(2)教育訓練:結構性教育訓練是對孤獨症患兒進行幹預的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教育訓練的目的是教會患兒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自理生活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第一,家長對患兒要有愛心、耐心和熱心。第二,把要學的技能分成若幹個步驟來完成,而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教給他們。第三,訓練時要動作—言語—獎勵有機結合起來,在教他們做某一技能時,要不斷講解每一步驟和意義,當完成時便給予患兒適當的物質獎勵。第四,在教育訓練過程中,切忌操之過急,要有恒心。不可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就能掌握一種技能。
(3)行為矯治:目的在於減少病態行為如攻擊、自傷、刻板行為和在公共場合引起家長難堪行為的發生,增加社會化行為。最常用的方法是應用行為分析法,關係發展幹預課程,感覺統合訓練等綜合治療幹預。
在行為矯治的開始階段,要有專業人員在治療的同時,把矯治方法教給家長。對每個患兒出現的每個行為如尖叫、攻擊行為都要盡量去理解,在他每一個行為出現以前或即將發生時,家長就要猜到他可能會去幹什麼,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如有的患兒出現攻擊行為習能是因為他喜歡的玩具堆放位置發生了改變,另一些患兒可能是對某種事件產生了恐懼的結果。
經過係統治療,患兒言語及人際交流技巧明顯提高,可進行麵對麵的言語交流,很少出現刻板行為和話語,但由於智力落後仍需進行特殊教育,提高認知及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