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例介紹
皇甫某,女,5歲,因“近2年越來越傻,出現古怪的行為”來醫院就診。
1年前,出現走路不穩,經常跌跤,原來會做的動作也不會了,雙手不自主地翻來覆去,看上去比較僵硬、刻板,形如洗手、搓手。言語能力明顯倒退,既聽不懂他人的講話,也不會回答問話。臉上經常是傻傻地微笑,半年來常出現掐和咬自己胳膊等自傷動作。人際交往有明顯困難,智力明顯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吃飯和大小便需要別人幫忙。曾按弱智及腦癱給予各種治療均不見效果,症狀反而越來越重。
患兒為第一胎,獨生女。母孕期一切正常,無放射性物質、毒物及有害食品接觸史,無感冒史。足月剖宮產,出生時有輕度窒息,阿氏評分9分,出生體重3.5千克。患兒在嬰兒期發育正常,抬頭、翻身、坐立和走路基本正常。言語發育較其他兒童遲,到2歲時僅會說簡單的語句。
體格檢查:一般可,神誌清,體格發育尚好,但雙手不停地在胸前絞動,帶有揉搓的動作,四肢肌張力增高,肌腱反射增強,全身肌張力也比較僵硬。走路不穩,跌跌撞撞,不能進行對話,也聽不懂他人的問話。智力活動明顯下降。
化驗檢查:曾到多家醫院檢查,大小便和血液常規檢查正常,腦電圖檢查顯示出較多的慢波,偶爾可見棘波出現,無明顯的癇樣放電。頭顱CT檢查正常。
心理測驗:韋氏智力測驗無法正常進行;智力篩查測驗顯示發育商為<55;S-M社會適應能力測驗標準分為7分,屬中度落後;孤獨症篩查測驗(ABC)得分超過孤獨症確定分,言語、人際交往、生活自理等因子分較高。
@@@二、臨床診斷
孤獨症相關類疾病,Rett綜合征;精神發育遲滯,中度落後。
@@@三、診斷依據
典型的臨床症狀和心理測驗結果;孤獨症格式診斷量表支持孤獨症診斷。
患兒年齡僅5歲,發育商及適應能力測驗均為中度落後,符合精神發育遲滯診斷標準。
@@@四、案例分析
Rett綜合征首先由法國醫師Rett在1966年報道,1983年以後才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1984年在維也納召開的國際會議上製定了診斷標準。這種疾病隻發生於女孩,以進行性智力衰退和已獲得運動技能的喪失為主要特征。
可能的原因有:遺傳因素:已有研究顯示單卵雙生的同病率達100%。因為該綜合征隻發生在女童,因此有學者認為可能是性連鎖突變所致。
@@@五、臨床特點
一般來講,本病在母孕期和圍生期發育正常,出生後5個月精神運動發育正常。發病多在5~30個月之間,原來已獲得的語言和手部運動技能逐漸喪失,雙手置於胸前呈無目的的“搓手”“洗衣”動作,麵部呈現“社交性微笑”。智力逐漸衰退,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減退或喪失,走路不穩。常常伴有癲癇發作。部分患兒可有非特異性腦電圖或腦成像異常。
@@@六、治療及幹預
本病沒有特效的治療和幹預方法,大多數患兒的預後不好,因感染或者其他疾病往往在幼年階段夭折。個別患兒能夠活到少年,但會遺留比較嚴重的殘疾。
(1)對症治療:有癲癇發作者可使用抗癲癇藥物,如苯妥英鈉、苯巴比妥、卡馬兩平等。
(2)支持治療:對生活不能自理者應給予特殊護理,如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貧血、脫水時,可通過補充液體來增加營養、糾正貧血和電解質紊亂。
(3)心理幹預:強化語言訓練,社會交往訓練以提高其生存質量。
(4)肢體鍛煉:肢體鍛煉、按摩和適當運動對減輕肌無力、延緩致殘有極大的幫助。
本例經過認真的訓練,症狀有一定的好轉,生活技能也有較大的改善。治療仍在進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