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5章 175 一個患口吃的5歲男孩(1 / 2)

@@@一、病例介紹

田某,男,5歲,說話不流利、結巴2年。

兩年前4歲時,在幼兒園經常學一個有口吃的小朋友說話,漸漸地出現了口吃現象。先是說話不流利,後來是重複第一個字,如說“我,我,我要出去玩”,有時憋得滿臉通紅。口吃在精神緊張、激動時明顯,心情平靜、放鬆時減輕。最近,因為害怕別人講自己有口吃,回避與小朋友玩,也不主動回答幼兒園老師的問題。母親因為孩子口吃而反複糾正孩子的發音和說話,不但不能糾正口吃,反而讓症狀進一步加重。經介紹來診。

患兒係一胎一產,母孕期正常,足月順產,出生時體重為3千克,出生時阿氏評分為10分。生長發育良好,6月可獨坐,1周歲時可獨立走路,會主動叫爸爸、媽媽。3歲以前說話基本正常,語言流利,講故事背唐詩均無異常。

體格檢查:一般情況良好,心、肺、腹部檢查無異常,神經係統正常。

精神檢查:神智清,接觸主動,衣著得體,羞怯,不安,說話時出現首音發音障礙,發音導致孩子麵紅耳赤,精神緊張,非常尷尬,其他方麵無異常。

心理測驗:兒童氣質量表(CPTS)顯示兒童氣質類型為中間偏麻煩型氣質;兒童行為檢核表(CBCL)焦慮—抑鬱、攻擊行為等因子分增高;兒童發育篩查測驗(DST)孩子發育商為116,正常。

@@@二、臨床診斷

口吃(結巴)。

@@@三、診斷依據

典型臨床表現及心理測驗結果,符合口吃的診斷標準。

口吃的診斷要點:講話的特征為頻繁地重複或延長聲音、音節或單詞,或頻繁出現躊躇或停頓以致破壞講話的節律。一過性輕微講話節律障礙在童年早期很常見,在童年晚期乃至成人也可長期存在,但很輕。隻有當嚴重程度足以妨礙講話的流暢時,才能定為一種障礙。當講話中出現此類重複、延長或停頓時,可同時伴有麵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運動。口吃應與言語急促和抽動相鑒別。某些病例可伴有言語發育障礙。

@@@四、案例分析

(1)口吃俗稱“結巴”,是常發生於學齡前兒童的一種言語發育問題,以言語節律異常、講話不流暢、講話中間反複出現停頓為主要特點。口吃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是害羞、焦慮不安、緊張、容易激動的情緒反應和主動性差、上課時怕發言、怕被提問、與同學交往少、孤僻等行為特征。這些心理問題是伴隨口吃症狀而出現的,當口吃症狀減輕或者消失後,心理問題自然會減輕或者消失。口吃兒童不會出現智力問題,學業也不會受到影響。

(2)一般來說,口吃分良性口吃和慢性口吃。良性口吃是指到青少年期或者青年期後口吃會自行消失,言語流暢性達到正常狀態。

良性口吃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